上市前夜
我这人遇到的热闹事儿其实挺多的。像我们这个合资公司----“华润置地”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就挺曲折。
我们最初合资的时候,开始是与光大合作。那是1994年8月31号,我跟光大签的合资协议。紧接着,9月4号我就跟北京市签了京通公路的协议,约定由我出钱修路,市里把京通公路旁边的地给我。刚签完字,光大就不干了。这下麻烦大了,没有他们的钱,我可拿不出资金去付北京市的钱。在此之前,我曾经与华润谈起过合作。他们也说过,干!项目合作还不如公司合作。这时,我就正好让华润把光大的股权接了。如果光大干了,他们就发大财了。
就在华润置地挂牌的前一天,出了两个插曲。一个状况是:香港联交所1996年11月通过我们上市。上市的前一天,11月7号晚上,证监会突然说不同意我们上市,非说我们没有经过他们的批准。第二天就要“敲钟”了,真急呀!在那之前,我们也到证监会跑了好几趟。但是华远只是把52%的外资部分上市了,中资部分没上市。证监会说,你们的资产没出去,这事跟你们华远没关系。搞得我们还没办法。后来,吴仪老太太自己跑到朱熔基的办公室吵吵半天,说华润享受外资待遇啊,它用不着跟你证监会报批呀。最后,还是朱鎔基表态了,说:这事要有问题是我的问题,不能让上市公司对外的影响搞坏了。证监会也没就脾气了,但还是要处理我们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说要罚款100万,并取消三年资格。最后,证监会在开听证会时也把给他们的处理决定给抹了。
另一个状况是:那天11点多钟,香港八大报纸和联交所都接到一份举报,说任志强是犯罪分子,是“欺骗股民”,不能当上市公司董事长。公司上市之前,我们都是要签确认书、律师函的,要说清楚有没有犯罪记录这些事情。当时香港还没回归嘛,我们的书记是在英国大使馆宣的誓。宣完誓了,突然说我有“犯罪记录”,这不是造假吗?所以,下午1点钟,各大报纸、联交所都打电话来问我。我回答说,我是人大代表啊,人大代表本身就已经证实我没有犯罪记录了。可这么说不行,得有相关证明。于是,香港联交所通知公司,公司通知我,我们的书记为这事跑了一下午,各级都得去请示。请示完了以后,又跑到检察院去折腾半天,本来答应下午五点钟以前一定弄出来。结果,一直拖到五点半多,检察员再经过各级请示后,终于给出了个证明,说经过审查,证明我无罪,没有犯罪记录。检察院直接把这个证明发到了香港,给香港联交所确认。然后,我们的律师即刻给所有的报馆发函,说任何报纸都不能登这个消息,因为没有这事儿,如果哪个报纸登了,我们将要追究你们的法律责任。不过,后来还是有一家报纸登了,那报上说:前几天我们曾接到匿名举报信,说什么什么,后来经联交所核实,说没有这件事。其他的报都没登。这才保证了第二天顺利挂牌上市。
这件事儿到现在也说不清楚,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匿名信,发了十几封。
为这事,我们书记跟区里说过多少遍,区里说,这事没办法重新弄了,党内处分按照规定也没法给你取消。可你当了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就已经证明你没罪了。但是,人家联交所、香港人不理你那套,所以,最后还是由检察院出了证明。但是,以后像这样的事儿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冒出来呢。
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
我当人大代表是很认真的。我们总公司当时是在新街口选区。跟我一个选区的另一位代表是个当居委会主任的老太太。我们俩还一起到她们居委会那一片儿,挨家走访,到单位去走访,征求意见。她都六十多岁了,还跟我挨着家走,告诉我:这家最穷,去这家,那家最穷,去那家。记得第一次走访时,那儿什么都没有,穷得不得了,得走出老远才能找到公用电话,太不方便了。公用电话对老百姓还是很有用的。于是,我就给她们那里安了两部公用电话。那时候,安部电话要五千多块钱吧,反正很贵的,还得拉电话线。我跟她们说,我出安装公用电话的钱,再收钱就是你们的事儿了。
还有件事儿,那时老百姓在大街上跳舞健身,我给买了收录机、磁带、喇叭。小区组织各种活动,就等于有音响了。那时候,音响设备不如现在这么好,有个收录机,再接个大喇叭就行了。这两件事儿,都是十四五年前的事了,选民们高兴得够呛,以后老想选我,还说,可找到个“财主”了,能帮选区干点事儿。后来,我们公司改为阜外这个选区了。有点什么事儿,居委会也跑来找。那时候居委会真穷,没钱。作为人民代表,当然可以向区政府反映,让区政府解决。可是小小不然的事儿,报区里,还有好几道关,一般来说,我们公司或者个人能解决了也就算了。
像我这种人大代表,企业的代表,大部分都要承担这个社会责任。因为选区是你这个企业所在地呀,周围选民共同选的你嘛。我们集团人多,基本上我们能得半数以上选票,但是你不能不照顾周围选民啊,你不能刚过半数就当选吧?一般都希望票数高点儿啊。所以,街道就出来做周围居民的工作。居委会主任就跟居民说,哎,我们选谁谁啊,他帮我们办了什么什么事儿。
人民代表是必须管本选区的事,比如,我是西城区人民代表,是西城区选的,我得为西城区说话,这是必然的。你要是新街口街道的,就得为新街口说话。人民代表是一层一层选上来的,代表只为选区服务,一个选区里,老百姓或者工厂、单位有什么意见,例如弄个公共厕所啊,弄个什么东西,遇到这些生活中的事儿,他们就把人民代表当真了。
政协委员则不固定区域, 没有区域限制。政协老组织“专题考察”什么的,一般都是大事儿。当然,如果人家知道你是政协委员,也有人来反映具体的问题。而且,你涉及哪个区的事儿都行。政协委员不是按票选的,是按“界别”划分的。
我的感觉,人民代表的水平、素质是低的,是在大平均数以下的。人民代表里头,水平、素质是高的高、低的低。很多现任的官员在人大里,像区长、副区长、书记、副书记,都是人民代表。但是,它底下还得有最基层的代表。人民代表选举有规定,必须有最基层的代表。最基层代表素质就很低了。你说,居委会主任,她除了要个公用电话或者什么,能想多少国家大事儿?西城区的规划,她能看懂吗?再比如,从工人中间选上来的,像什么清洁工啊,你再让他提高也提不高了。这种人比例占多大?很大,可能有三分之一。
政协委员,则大都是知名人士。不管他在哪个行业里头,他都是知名人士。即使他大的方面再不行,但在他那个行业里头还行。比如某个唱戏的,在他行业里也要有点儿名气。政协都是这种人。退休干部也很多,他们退下来以后,什么都不怕,反正最多混几年,所以敢说话。在人大代表里头,没人敢说,因为他还得继续当官儿嘛。这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典型差别。你看政协提案,提什么的都有,才不管你那套呢。而且学术界的很多教授也是政协委员。这样一平均,文化层次高得很。层次偏低的是那些个体户,可能捐个钱什么的就当个政协委员,也为了要有代表性嘛。但是他占的比例低,当然有些小老板什么的,跟我们这些人混在一起以后,也有个逐渐提高的过程。而人大代表里那些低素质的人,有些是再怎么也提高不了的。但是它规定了必须要有这么高的比例。
人大政协内部的比例,大致是这样的:政协委员里共产党占三分之一、统战的三分之一、社会群体三分之一。人大代表呢,是基层的三分之一,管理的大概三分之一,中间的那块,就是像企业、学校这些。基本上是这样分的。所以,人大代表里总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层次比较低的。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