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应邀投资,却终招致牢狱之灾,浙商李家巨在湖北随州10年输掉了他所能输的一切:2001年,他应邀赴鄂投资,却自此陷入一场长达数年的复杂纠纷,昔日的“人大代表”被以“职务侵占”、“合同诈骗”等罪名被关押8月有余而沦为“阶下囚”,此案惊动湖北上下。
2012年1月16日,一纸不起诉决定书给此案暂画上句号。对此,时代周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在这起事件的背后,不仅有投资合伙人之间的利益纠葛,更有当地政府部分决策者的短期行为隐现其中,种种合力最终导致了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李家巨本人在满盘皆输中几乎崩溃,随州市的地方投资声誉也因此难免蒙尘。
但此案给世人最大的警示意义在于:在GDP至上的经济快跑中,地方政府该如何实现自身与投资商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权力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铁树”为媒
1月22日,武汉,倒春寒。
“我就是湖北的李途纯嘛,比他还冤。”在东湖边某酒店的11楼,57岁的李家巨对时代周报记者坦承,“我在随州的10年很失败,也很伤心,身心俱疲。”
甚至,在采访的最后,这位刚恢复自由3天的中年男人还不无玩笑地对记者说道:“这次回去后就不干了,退休后最想做的就是告诫后来者们投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辨。”其间对时下某些地方的投资环境难言称好。
确实,随州十年,对李家巨而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他的人生轨迹因为一块土地而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从昔日地方人大代表沦为犯罪嫌疑人,从名动一时的“优秀企业家”到人人唾弃的“江湖骗子”。10年间,他几乎输掉了所有能输的东西:金钱、名誉,还有对于男人而言最为宝贵的黄金十年。
故事还要从十多年前说起。
2001年5月,靠纺织业起家的浙江商人李家巨会同其“好兄弟”徐嘉伟、任亚飞二人带着他们注册于香港的集嘉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集嘉)来随州考察,并随即商定投资成立湖北集嘉织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集嘉),当时注册资本金120万美元,主要是租赁湖北随州铁树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铁树)的牛仔布车间用于纺织生产。
“铁树”,在湖北甚至在中国的纺织界曾显赫一时。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家拥有三十多年辉煌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是纺织、染织和制衣,还具备商贸、运输等非主营业务,“具有年产环锭纺纱1万吨,OE纱9000吨,全棉高档服装面料坯布3200万米,牛仔布600万米,休闲服装150万件的生产能力,其铁树牌细帆布出口产品曾独创中国及亚洲第一品质”。
昔日的辉煌,在老“铁树人”梁智信那里得到了些许印证,“我们厂子有6000人的规模,机器是常年不断地生产,晚上都不停工”,当年任职于厂办的他始终忘不了当年的火红岁月,“中间是生产区,两头是住宿区,还有学校和澡堂,那时候什么都好”。
显然,谁也逃脱不了“盛极必衰”的规律,随州铁树也不例外。由于设备老化、管理不善、企业改制和市场萎缩等因素,2003年,这家老国企和它的许多同伴一样最终走上破产之路。也就在当年,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率团赴浙江招商,随团的湖北随州市政府与李家巨等方面接洽,意欲商讨收购“铁树”事宜。
也正是那次声势浩大且热情周到的招商引资行动,浙商李家巨和他的创业伙伴们最终决定来鄂兴业,“我们本来就是做纺织的,铁树有这个基础,后来发生这事情是当初完全没有想到的”。而另一边,当年的随州主政者们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铁树当年是随州最大的国有企业,破产产生的下岗职工有数千人,这对哪个政府都是一块心病”。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