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同步”难在哪儿
“十二五”规划建议是相当完整且具有先进性的,这一点成为专家们的共识。但是,专家们更加强调的是落实。“规划固然重要,因为它能指示前进方向,描绘未来前景,具有巨大的动员和组织作用。但是,规划终究是写在纸上的东西。”正如张曙光所说,“强国”和“富民”用语上颠倒容易,而观念和做法上转变却不易。“强国富民”的路子具有很大的思维惯性、机制惯性和利益惯性,并且有政府的管理行为作保证,其转变不是发几个文件就能做到的,规划的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和实施。
秦池江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我国目前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可以说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是具备的,但是实行起来却有难度。目前消费仅占GDP的37%左右,可以说,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内需‘起不来’的重要原因。因此目标提出是好事,真正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则任重道远。”
张春敏认为,如何增加居民收入、调节分配以及怎样保证“同步”将是未来五年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首先,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中,初次分配很难通过实际的制度建设实现;其次,大部分企业也将面临工资持续上涨、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挑战。可以看出,规划建议中特别强调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并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列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五大目标之一,这无疑是抓到了问题的关键和要害所在。
解决难题需破解体制障碍
对于老百姓来说,收入增加、生活条件改善,自然是最大的“民生”;而从国家发展层面来说,只有广大老百姓收入提高了,才能增加居民消费、增加民间投资,才能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如何改善这一最大的“民生”问题,专家也给出了建议。
秦池江建议,应着重解决初次分配差距太大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分配权是同所有制相联系的,我国现有经济结构中民营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可以说,民营企业的分配由“企业家说了算”,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扫除思想观念的障碍,其次还应从体制、法律、制度作一系列的调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