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业以及房价的走势至今难明,因而所有与之相关的信息总能引起人们探寻的欲望。10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因此次会议主要部署今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工作,由此判断,地产业面临的政策高压不会出现松动。
这给急切盼望房价下跌的人们再添一丝信心,但乐观也许仅此而已。至今,针对房价的高压政策接连不断,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一起夹击。但令人无奈,面对如此高压,房价却并未出现实质松动。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1%,涨幅比8月份缩小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3%,涨幅比8月份缩小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涨幅缩小,但价格却一直在涨。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时间,虽然官方解读为房价涨势得到了控制,但公众对此显然不予认同。
当然,强力压制需求,同时收紧资金链,假以时日终会压垮地产商,房价出现松动并非绝无可能。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松动的政策底线在哪里?地产业的经济支柱字眼,没有出现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但新支柱没有成熟之前,很难想象旧支柱不会再发挥余热。二,通胀的现实,为房价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针对房价的宏观调控政策,目前正在面临来自社会情绪和通胀的双重压力。9月份3.6%的CPI涨幅尽管没有超出预期,但其颤颤巍巍近乎走钢丝的状况,与其说显示了可控的政策信心,不如说强化了现实严峻的市场预期。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重申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同时,也强调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价格。央行调查统计司10月27日发布的《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则从国内国外几个方面分析了物价上涨的压力。应该说,这是目前颇为清醒的通胀形势认识。国际上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自中国重启加息以来,美元走势虽有所转强,但长期来看,美元继续走弱将无法回避,使得我国的输入性通胀短期内难以得到实质性控制。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