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发展目标,要求在未来五年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专家纷纷表示,这一目标的提出切合民众对“民富”的普遍期待,同时预示着中国未来五年将进入经济内生动力大转型、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新阶段。
“富民强国”是重大转折
“‘十二五’是中国1949年以来第三个30年的起点。10月15日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揭开了第三个30年的序幕,它为未来五年的发展和工作指明了方向。”经济学家张曙光对本报记者说,此前我们走的是强国的路子,国强而民不富。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强国富民改成富民强国,这种次序上的颠倒和改变是正确的。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秦池江认为,提出“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的目标是观念上的进步,政策上更加现实。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事实上,从“一五”时期就提出过居民收入应随着经济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应地提高;在“四五”时期收入增长仍比较快;但近几年由于体制的变化,收入增长滞后了,而且初次分配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低。由于长期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造成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国内消费市场的萎缩,因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该目标是属于恢复性的。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副主任张春敏表示,今后五年的发展强调“民富”与“国强”同步,表明政府更加注重分配好收入“蛋糕”,使“蛋糕”在做大的过程中能够让更多的人分享,这在今后一段时期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规划建议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比之GDP的增长速度,未来政府将下更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社保等重大民生难题,使老百姓公平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