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的竞争新优势是什么?
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许多国家都在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这必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后危机时代的综合实力和外贸竞争力。我国应尽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构建后危机时代竞争新优势。
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外贸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潮流。我国要想成为世界贸易强国,就应尽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使我国外贸增长由要素驱动跨越到投资和创新驱动,实现出口产品从资源、劳动密集型到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为此,一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积极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二是制定更优惠的政策,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研发、产品售后服务、物流、营销等生产加工链条两端的价值增值环节,转移到中国本土。同时,通过促进外资技术外溢,加强本国企业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三是适应21世纪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可持续贸易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此外,要加快资本全球化战略布局。积极开展包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在内的“中国资本”的全球化配置,不仅是破除我国在全球贸易分工体系与金融分工体系中处于劣势的关键抉择,更是提高资本投入产出效率、推进经济增长向集约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当前的重点:一是支持企业兼并收购海外优质低价企业。重点应瞄准海外战略资源和高新技术、海外优质的制造企业以及回购以外币计价的中国资产,如H股或B股等。为此,应组建“国家海外并购领导协调小组”,适当放宽有关审批条件,加大对跨国并购企业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研发和销售体系。二是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在地域上实行“三步走”:先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和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再区域化,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其他亚洲国家的地位,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最后逐步实现国际化。其次在货币职能上“三步走”:即逐步实现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的国际化目标。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