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最彻底的医改样本可否复制到全国
来源:燕赵都市报 更新时间:2009/12/2 10:22:20   
>> 相关新闻链接
·国退民进 老燕春焕发新生机 ·多项新国标 让“吃”更安全
·汽车板考验邯钢升级 ·内地居民可在港澳办理一次性证件返回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明年石市参合农民最高可报销4.5万元
·“伟大河北”轮青岛下水 ·邢台依靠高新技术改造和品牌带动“双轮驱动”
·郑永刚:我从来不去想衰落死亡 我就琢磨成长 ·秘书处与省工经联人员赴会长单位座谈

    “医改”在这一年中从未停止过发声。最近的一次动向是,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和人保部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核心内容就是提高医生诊断费,降低器械治疗费和药费。
    安徽省正式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从12月1日起,这项被称为基层医疗卫生体制“重新洗牌”的改革,将先行在32个县、区试点。据悉,试点成熟后,将向安徽全省推广。
    记者了解到,此次安徽省医改以取消“以药补医”、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突破口,同步推行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药物、保障制度、补偿机制等一揽子的综合改革,旨在彻底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其回归公益性。同时,将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改革范围,实行“乡村联动”,并且突破性地将药品进行省级招标配送。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说,此次安徽的率先改革,是要给全国当一名“探路者”。

给“以药养医”动大手术 593种药品实行零差价

    改革试点的出发点是让老百姓得实惠。基于这一点,安徽省把基层医改的“手术刀”真正切向顽疾——“以药养医”。
    据悉,在安徽省开展试点的32个县、区将取消药品加成,593种药品实行零差价。换句话说,这些地方的居民都将享受到“平价药品”。这593种药品包括,国家基本药物307种、安徽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农村基层补充药品172种和城市社区补充药品114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安徽省进行省级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由配送企业将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统一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且,试点县、区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所销售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都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得加价。现有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国家和省指导价。
    为了让居民享受到更多的基本药物,安徽省还规定: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使用的补充药品占药品总品种和总销售额的比例不能超过20%。医生在日常诊疗中,应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而且,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并将报销比例提高10%。
    安徽省卫生厅有关人士介绍说,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药品收入,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意味着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将彻底取消“以药养医”,也意味着百姓在基层看病将更加便宜。“药品零差率是政府缓解百姓‘看病贵’的一项举措,把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存在的药品加价、药品提成、以药养医的现状根本扭转过来,改成药品零差率销售,也就意味着医疗机构的药品利润一下子化为了零,这对就医者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这就意味着今后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卖药将无利可图,医生即使开再多的药也赚不到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从发说,这种改革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降低了老百姓在基层看病的医药费用,更能让医疗机构因病施治,改变医生开“大处方”现象,避免药物滥用,保障医疗安全。

基层医疗机构回归公益 政府“掏腰包”给予补偿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取消药品加成,是涉及到改变已经实行了50年的‘以药养医’补偿机制的重大体制改革。”业内人士认为,加上同步在公办乡镇卫生院、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行的管理体制和人事、保障等一揽子的综合改革,安徽的改革是对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的一次重新“洗牌”。
    对于安徽省的“创新冲锋”之举,王三运说,此次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医疗机构“以药补医”这一状况,是让人民群众受益、拥护、期盼的事,因此要考虑全面历史因素,规避风险,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
    梳理安徽省此次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可以发现有5个方面的重点:改革管理体制,强化公益性;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平、绩效考核的分配机制;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改变“以药补医”,实现零差率销售;推进经费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公平合理的补偿机制。
    医改在回归公益性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政府支持。对于这个问题,王三运表示,钱的问题不是最大的问题,国家有能力支持,安徽省也绝对有能力进行支持。
    据了解,改革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等发展支出,由县(市、区)政府根据基层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由追求经济效益向注重社会效益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政府掏腰包来补偿,就是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定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安徽省卫生部门相关人士说,今后,社区卫生机构的基建、设备、工资将纳入财政预算,而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将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后,收上来的钱基层医疗机构全部上缴,基层医疗机构拿不到“实惠”,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医生开大处方、开昂贵药的现象。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