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核心是打造产出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关键是提升产业和行业技术水平,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而在这三个方面,企业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进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重视宏观层面的研究谋划、抓好政策和规划自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激活企业,把广大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这一点,必须明确和坚持。
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赢得市场竞争,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具有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天然属性和内生动力,是技术创新的天然主角,在结构调整中占据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那么,对于我省来讲,企业的这种天然属性为什么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企业总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作出行为选择的。在以往的结构调整过程中,我省企业的主体作用之所以未得到充分发挥,除企业自身原因外,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激活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要从企业内部着手,另一方面就是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目前来看,激活企业的工作重点,就是增强一个意识,保证两种权利。
增强一个意识,就是增强企业“靠创新求生存、靠调整求发展”的意识。各类企业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核心竞争能力,“要么创新,要么灭亡”,别无他途。只有高度重视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研发、制造(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与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全面对标,走技术品牌的发展道路,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保持长远的发展。
保证两种权利,一是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权;二是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享用权。
企业直接联系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最能发现和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最容易运用科学技术成果。是否拥有自主权,不仅决定着创新成果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和发展潮流,而且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要激活企业,就必须充分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权。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和职能,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做到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包办,服务而不干涉。企业自身也要转变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努力做到在技术创新中依靠政府但不依赖政府,依靠政策但不单靠政策。
获取更多的利润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这种利益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良好的市场秩序。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企业原本有强烈的创新、研发动力和能力,但它们的研发工作往往过一段时间就停止了;有些知名品牌总是在轰动一时然后就消失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新技术不断被侵权,名牌产品不断被仿制和假冒——— 产权和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要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主体,就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市场正常竞争秩序的维护,让作为技术创新投入主体的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最大利益享用者。
总之,技术创新只有经过企业的运作,才能产生出新的产品,转化成规模产业,才有可能形成新的研发投入,并将其转化成更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性循环。在打开河北产业结构调整新天地的过程中,全省上下都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既要努力服务于企业,为其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又要放胆让企业及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去搏击。我们期待,全省企业和广大经营者都能走技术品牌的发展道路,通过各类产品不断向技术高端演进,为构建河北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