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状 ————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其实不仅是天通苑一处的自备井水位下降,根据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去年北京平均降水量只有448mm,为枯水年,而今年到十月中旬也只有509mm,低于北京多年585mm左右的平均降水量,大量拦蓄和使用地表水以及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储水量不断减少,地下水位就会不断下降。”尹明万向记者介绍说,自备井主要就是通过汲取城市地下水来满足一些小区、企业等集体单位的需求。另外,由于环境污染使得部分地下可用水也受到影响,“地下井就像是一个漏斗一样,周围的地下水会集中流向中心最低处,如果持续超采,地下水位就会越来越下降,最后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近极限
说到人们常常议论的用水效率问题,尹明万说,这几年北京已经有很大的改观,从用水结构来看,2000年到2009年间有着明显的变化,曾经比例最大的农业灌溉用水量从占全市总用水量的40.8%降至33.8%;工业用水从26%已经变成了14.6%,每万元GDP的用水量也从111立方米下降到19立方米,下降了82.7%;而城镇生活用水却反其道而行,从33.1%升至41.4%!“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92%,如果把外调水供水量也算在内,则达到93.87%,可以说几乎用到极限了,当地再没有多大潜力可挖了。”
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加大了用水缺口
北京本地资源的供给量不足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持续的、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更导致了水资源需求的巨额增长,加大了缺口。”据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北京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的37.39亿立方米少42%,用水量却达到了35.5亿立方米,比2008年增长0.4亿立方米。人口增加能用多少水呢?尹明万给记者列了一组数据,北京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58%,而净输入人口增长率为2.24% ,也就是增长的人口有86.77%都是净输入人口。按每个人年均生活80立方米的用水需求计算,每年光净输入人口就需要增长3534万立方米的水量(2009年底全市常住人口总量达1972万),而北京本身还处在年均水缺口超12亿立方米的尴尬现状。
环境用水作为改善城市生态、高质量的景观用水,其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去年占据了全市总用水量的10.1%。但是,很多市区的湖泊、水渠却往往得不到市民的“善待”,各种垃圾在上面漂浮着,严重影响了水质,地下水资源也被破坏,水生态自然不平衡。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