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有这一套分析市场行情的个人体系,庾立志今年的蒜片生意做出了“10年来最好的行情。”
去年大蒜价格低的时候,庾立志趁机收购了大量蒜头,并加工成蒜片进行储藏。老庾预计,2008年的蒜价肯定已经到了谷底,今年应该会有所上涨。事实证明,今年的大蒜行情比庾立志预料的要好得多,老庾的200吨蒜片卖出了每吨7200元的高价,而去年这个价格是1500元。
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
永年县万森食品加工厂的老板张宏民说起“市场”来,更是有不少慨叹。“作为大蒜主产地和交易中心来讲,我们需要一个专业、规范的大蒜交易市场。”
庾立志也认为,对于虚拟市场价格的掌控,前提是先要有一个实体的大蒜交易市场。如今庾立志其实还有一个身份,即当地一个名为成诚大蒜交易市场的副经理,只可惜早已做好的胸牌挂在货架子角上已经微微发黄。“要说实话,这个市场其实还不是个正规市场呢。”庾立志指着眼前一块满是泥水的空地告诉记者,这10亩左右的空地是几个当地商人集资租赁当做临时大蒜交易市场的,因为南沿村当地暂时还没有一个专业交易大蒜的市场,“但是我们每年十几万亩的种植量,上亿公斤的交易量,不能没有个专门的集中交易地。”
这个“身份”尚不明确的简易大蒜交易市场,事实上已经承担了近两年当地大部分的大蒜交易。“有了市场,蒜农们也算是有了一个集中交易的地方,在价格上就容易获得相对对称的信息”庾立志说,由于多年经营大蒜,山东金乡等地的大蒜交易市场他基本上都跑过,最大的感触是人家的交易市场都比较专业、规范,“时间长了,咱们的定价话语权也能提升了。”
张宏民也认为,被动的参与市场跟主动的把控市场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市场定价和议价权如果掌握在自己手里,蒜农们的“大小年”也就可能不会盈亏这么悬殊。而对当地的大蒜产业,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支持上,能更加把劲最好。
农民如何才能走出“大小年”
□袁伟华
2007年6月,正定养猪大户张造栓拿着一张自制的养猪行情图给记者解释,2007年为啥猪肉价格飙涨。对于未来行情的走势,老张靠的是个人经验。
2007年9月,石家庄东三教的农民老李,盼着外地来的客商能收走地里的茄子,“8分钱一斤就行。”来年,“肯定不会再种茄子了。”
2009年12月,永年杨张寨的农民小刘告诉记者,今年行情这么好,明年的大蒜多种些应该没问题……
“农产品价格体系的混乱一直让很多农民的经济利益缺乏保障,他们就像一叶扁舟随着市场风浪浮沉,既没有航标灯也没有航行图……”
在探讨最近几年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肉贱伤农、菜贱伤农、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时,业内人士上述这段话无疑说的形象而恳切。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让农民根本无法进退自如的参与到市场中来,这已然是个老问题,而最近几年,我们也看到了有关部分为此所做的努力。如今,游资炒作无疑更凸显了建立一种更为有效的农产品价格体系的紧迫性。
一位农业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解决上述问题一般有几个途径:一是重要农产品收储,如猪肉、小麦;二是鼓励订单农业,推行农业产业化;三是相关部门加大信息披露的密度,比如不少地方在当地的一些蔬菜交易网上及时发布行情信息。“我倒也认为,在上述扶持政策之外,多建立一些平台是必要的,无论时实体交易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应该会有帮助。”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