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匹克作为内地第四家服装企业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此前,按照匹克公布的销售业绩,最近三年,匹克营业额的年均增长率达到80%,去年,匹克的收入达到了20亿元。与此同时,匹克的支出也是不菲,目前匹克已经在全国开设了5600家门店,预计未来以每年1000家门店的数量增长,在签约美国NBA之后,先后斥资签下10位NBA球星。
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匹克集团经历了从许景南到许志华两代掌门人,逐步从福建晋江的一个小鞋厂成长为今天登陆港交所的上市公司。作为“2009(第三届)中国CEO高峰论坛”十大杰出CEO候选者,许志华在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面对媒体,许志华更多地谈到了匹克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
要有中国自己的标准
《华夏时报》:最近,匹克发布了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引发了社会的关注,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报告?
许志华:这份《匹克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是由全球最具国际性的认证机构BV(必维)联合《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首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以称得上是民营企业在树立和争取社会责任话语权方面迈出的富有意义的第一步。匹克的这一社会责任报告最大的特点在于摆脱了以往企业涉及社会责任自说自话、无据可依的状态,引入了BV这一世界公认的权威认证机构的第三方,凭借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认证专家团队,让企业社会责任调研以企业报告为切入口,以实地调研与体系梳理为核心,从企业而不是从书本出发,洞察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本质。
《华夏时报》:是不是说这份报告在当前企业逐步重视社会责任的大背景下有着特殊的意义?
许志华:是的。在此之前,即使是跨国公司中国分部,也未能厘清究竟怎样的责任体系才适合中国土地上的企业发展。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更是缺乏一个统一权威的标准,企业在制定自身企业社会责任方针、推广企业社会责任成就时,往往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制度不健全、监管难度等各方面的原因,在社会责任领域的话语权一直遭受冷落。匹克在这一方面的积极探索可以说打开了中国社会责任新的窗口,找到了一个新的思路去完善企业、行业、产业上下游的社会责任意识,成为一种标准化的评价体系,找到与国际接轨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我想这对于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责任体系也是有着积极推动意义的。
《华夏时报》:以匹克为例,你认为企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许志华:多年来,匹克一直以国内创业者特有的报效之心和朴素的责任感,努力在开拓发展主营业务,为国家创造更多利税,积极解决社会就业压力;改进生产流程,做到环保化,并开发环保鞋款,将环保概念传递给消费者;以企业自身绵薄之力扶危济困,向社会弱势人群伸出援助之手;在推广篮球文化等方面作出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特别是在篮球专业化和国际化领域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努力。我们希望通过匹克的品牌,能提高中国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激发中国球迷对篮球的兴趣,并给中国球迷带来更多篮球运动的快乐,我们仍将为此继续努力。
对别人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华夏时报》:在你看来,似乎是能够将企业的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许志华:今天发布的这个《社会责任报告》就是匹克集团始终非常重视企业责任的一种体现,从表面上看,我们为了解决职工切实问题,为了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会增加企业投入,但从长远来看,重视企业责任,可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了,社会认可提高了,这些隐性回报远非数字能够体现。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