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陈宁远:发改委怎会编制财政预算
来源:东方早报 更新时间:2009/11/9 14:42:20   
>> 相关新闻链接
·雷颐:晚清年间的国进民退之争 ·王家春:中国宏观经济的2010年之忧
·叶檀:二次房改不如一次土改 ·刘宪法:房地产繁荣靠得住吗
·王建勋:不可通过投票褫夺土地承包权 ·杨小刚:拍脑袋城市化拉不动内需
·秦港70万吨油品化工品泊位投产 ·世界单跨最大波形钢腹板桥
·高校就业服务周将至 ·河北世博游线路一一亮相

    陈宁远 (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据11月7日《中国经营报》报道,一份由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编制的包括2010财年赤字、中央国债、地方债等内容的“全面方案”,已由发改委上报国务院,作为即将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来年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和基础,并最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报道援引相关接近草拟方案的人士说,2010年的财政赤字继续历史性高企,保持万亿左右的水平。

    这个方案实在有点蹊跷。若非空穴来风,那简直要颠覆现行的基本财政秩序。

    按照《预算法》,中央政府的预算,只能是财政部编制,发改委作为国务院直属的非财政部门,没有权利直接参与预算的编制!尤其不能针对赤字和国债应该是多少,指手画脚。要是这样的话,发改委的权力就太大了,基本也不受财政制度的约束了。

    当然按照国务院给发改委的职权,它有权“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负责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调节经济运行”,以至于“安排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

    但凡此种种,都只能说发改委只是财政投资支出的一个执行层面,从今年以来四万亿积极财政政策的执行情况看,甚至毫无疑义。但即便如此,中央财政年度总预算是国家整体行为,它不仅包括财政投资支出,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财政支出(不属于财政投资支出,高于这部分支出,如国防医疗教育这些)。发改委再大再重要的的工作,也不过是国家财政支出一个环节里的一个部分(财政投资支出还有其他支出,比如中投的支出,就不是发改委能主导的)。所以发改委的花销,应该严格隶属于中央财政预算之内。

    当然财政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可以高度重视发改委的意见。但这也仅限于重视一个叫发改委的部门的意见。发改委不仅不能成为中央预算的制定者,它的意见也不能成为中央预算方案指导意见。这一点在发改委还没有成立时就颁布的《预算法》中规定得很清晰。《预算法》第四条说:“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第十六条说:“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引用这个制度设计不是在否定发改委的重要性和功绩,而旨在说明一国财政制度之必须。

    财政部门是国家的财政部门,只有它才有权把税收和国债作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当然财政部门的工作难免与政府的其他部门,以及市场上其他经济主体发生利益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这样的利益关系或反过来影响财政部门,或因财政部门的倾斜,使各种利益关系并不均衡,但其中有一些利益具有优先的必要性。

    比如由发改委主导项目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一例。虽然于情于理,在2008年似乎有必要。但这不是常态,要因此违反最基本财政原则,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因为这意味着只要主导国家经济建设的发改委想投资,它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赤字和发行国债来募集它看好的项目资金。投资效率暂且不论,若赤字和国债的权限从预算层面上就旁落到发改委手里,那不仅财政运行必然受到威胁,央行也要遭到波及。道理很简单,政府弥补赤字的途径,或用未来税收,或发行国债,乃至以多印货币来弥补。这也就意味着,国家财政收支和国家信用,都卷入到国家的投资之中。

    难道是这则新闻有误?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