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杨小刚:拍脑袋城市化拉不动内需
来源:博客 更新时间:2009/11/9 11:47:31   
>> 相关新闻链接
·秦港70万吨油品化工品泊位投产 ·世界单跨最大波形钢腹板桥
·高校就业服务周将至 ·河北世博游线路一一亮相
·韩城百货正式易主东明家具 ·五金大市场即将亮相石家庄
·飞信明年网间互通 ·“火锅病”爱袭馋嘴人
·努力打造河北省领先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新区 ·奔驰得意

近来,对于以投资拉动GDP的增长方式多有批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从长远看,还是要从投资增长为主转到以内需拉动增长为主。至于如何开启内需之路,药方各不相同。

其中,有些经济学家提出,应加速城市化(或城镇化),只有城市化运动,才能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创造需求,带动更多的投资需求、购买需求,才能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问题。在这些经济学家看来,似乎只有城市化,才算找到了中国经济下一步长期增长的“金钥匙”。

据说,正在筹备中的“十二五”规划方案,可能把加速城市化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借“城市化运动”说法,大力鼓吹房价还要上涨多少多少倍。

每每看到这些经济学家在书斋里拍脑袋想出来的城市化运动方案,我的头皮就一阵发麻。我真不知道,在这些经济学家的心目中,城市化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方便管理和控制?是为了建造更多的房子,让更多的农民住进去?是为了让农民进城来接高房价的盘?成为城市居民之后,他们就有钱了?就可以支付城市日益昂贵的生活成本?就可以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了?就可以购买更多的东西了?就可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了?

试问,这些房子谁拿钱来造?造好之后,农民买得起吗?进城之后,有这么多工作岗位吗?政府愿意出钱覆盖所有这些人的社保和医保吗?……城市化是个漫长和渐进的过程,如果不是建立在自愿和水到渠成的基础之上,任何人为的拉动和驱赶,都可能后患无穷。

不可否认,城市的规模和集约效应,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生活相对比较方便,但真正的城市化,首先是建立在生产需求基础之上的,没有工作岗位,没有生产带来的就业需求,所谓城市化拉动内需就是无本之末和空中楼阁。美国底特律,因为汽车生产,带动一个漫长的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一座繁荣的汽车城。可是金融危机之后,汽车企业纷纷破产,工人大量下岗,人们纷纷搬出,底特律一片萧条,现在被人称为“鬼城”。

在我国,城市就业压力本来就异常严峻。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5万人,失业率为4.3%。如果按照中国社科院的调查计算,失业率为9%以上,那么城镇总失业人口应在2000万左右。加上往年没有就业和每年新增100万左右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大学生有900多万需要就业。农民工大概有3000万左右失业。

根据以上数据,一共加起来,中国目前有近6000万人面临就业压力,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在这个现实基础上,有人提出,未来10年,中国城市化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5%,还要有2亿农民进城,平均下来,每年有20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85%的城市化水平,未来还有4.5亿的农民进城。

对于这些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并让世界友人感到惊奇的数据,在我看来,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酝酿成为一场灾难。如果户籍制度没有消除,有效就业岗位无法跟上,社保体系没钱埋单,房价居高不下,城市管理效率低下,那么代表现代文明的所谓城市,或将沦为穷人的梦魇和贫民窟。

有人认为,推进城市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其实,本质上,城乡差距并不在城市与农村的差别,而是制度和经济利益的问题。无论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是依附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利益差别,都是人为的制度把一个国家的公民分成了两类不同等级的人,享受不同的社保、医疗、教育等福利待遇,有着不同的上升机会,这才是城乡差距的本质。要说城乡贫富差距,城市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要比城乡差距大得多。

有个事实可以对此做进一步的证明。就在一些经济学家大力提倡所谓城市化的时候,在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一些已经进入城市,拿着城市户籍的市民,还在想方设法回到农村户口。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发达地区的农村户口,在社保和福利待遇上,跟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但因为它们在郊区,随着城市的扩张,他们可以利用农村户口获得更多拆迁补贴。在这里,所谓农村与城市,已经没有区别,真正区别的是经济利益。

所以,如果想真正为农民着想,想缩小和抹平城乡差距,想通过农民来扩大内需,那么,倒是有几件实在的事情需要马上去做,而不是幻想着若干年之后的所谓全民城市化。

首先,在一些中西部和偏远山区,因为缺地少水,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宜人居住了。对这些农民,政府需要尽快想办法把他们搬迁出来,适当安置和补贴,并做就业培训,给他们寻求另外的生存空间。这些人都安置都不了,不要奢谈什么城市化。

其次,梳理和规范好基层政权,少一点集资摊派,少收一点税费,多给农民一些休养生息的空间。

第三,在农民的增收方面,还有巨大空间可做,比如给农民的补贴还可以再提高一些,农产品价格还可以高一些,支农资金增幅可适当大一点。目前,我们用于“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2005~2007年,财政总支出增长幅度由18.3%上升为22.5%,用于“三农”的支出增长幅度由13.3%上升为15.4%。用于“三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下降的。2005~2007年,由8.8%下降为8.4%。如果真是为农民着想,是否可以适当减少行政支出,增加对农民的补贴?

第四,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割据和公民天生不平等,需要马上取消,让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都有自由流动和迁徙的权利。这个前提不解决,所谓的城市化,就没什么意义。只有这个障碍消除了,所谓市民与农民,只不过是个自由选择的结果。

第五,户籍制度消除之后,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和受教育的机会,就应跟城市居民一视同仁。甚至,农村的义务免费教育,是否可适当考虑延续到高中阶段?

我想,政府可做的基础工作还很多,等这些工作都做好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没后顾之忧了,或许就敢买东西了,内需也拉动了。所谓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也就不会有这么大了,即使有些差距,也是建立在自愿选择基础之上的。那时候,你喜欢城市的繁华,就去做城里人,喜欢乡下的宁静,就去做乡下人,没必要去为了所谓的城市化而城市化。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