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图书搜索战略合作部、亚太区首席代表哈特曼(Erik Hartmann)将抵达北京,处理与中国著作权人的侵权纠纷。欧盟的出版相关组织也将于11月下旬抵京,同中国著作权人商量应对方案,剑指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
谷歌究竟犯了何事以至“惊动了领导”?原来,在过去5年来,谷歌未经授权,就把至少570位中国作家的17922种作品扫描上网,但一直没有通报著作权所有者本人,直到最近被国内媒体曝光,此事才遭“败露”。10月17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官方网站以及中国作协官网“中国作家网”同时刊登了谷歌提出的和解条款。
条款中,谷歌公司表示愿意按照与美国作家协会和出版者协会达成的赔偿协议,并把条款分为“同意和解”和“不同意”两类。同意这份和解协议的作者,每人每本书可以获得“至少60美元”作为赔偿,以后则能获得图书在线阅读收入的63%,但需要本人提出“申请”,如果在2010年6月5日之后还没有申请,则视为自动放弃权利,谷歌也将不支付作者任何费用。如果不同意和解,作者可以自己提出诉讼,但时间却不得晚于2010年1月5日,否则也将视作无效。
谷歌数字图书馆的做法,无疑触怒了中国作家们。他们中的很多人授权文字著作权协会与谷歌交涉,维护自身的利益,有的甚至声称要向谷歌提起诉讼。无独有偶,谷歌的数字图书馆计划最近也在欧洲“受挫”,法国国家图书馆近日就“电子图书”的项目开始了与谷歌的合作谈判,此举立即引起法国境内的“反谷歌”浪潮;而在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法兰克福书展前夕公开批评谷歌图书馆侵权。在举世滔滔的“倒谷”浪潮中,一个新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数字图书馆。那么,何谓数字图书馆?谷歌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又缘何触犯了这么多人的利益?
谁激怒了中国作家们?
这几天,京广中心商务楼4层的电话铃声几乎一刻没有停止过。这里正是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的办公所在地。大量从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打来的咨询电话让这里在往常有些清闲的接线员感到前所未有的忙碌和紧张,在听筒另一端说话的,并不是他们平时接待的普通出版咨询者,而是在当今活跃于中国文坛的众多作家和学者们。
这些打来电话的咨询者中,既包括张承志这样刚刚从外地采风回来的内地作家,也有像张洁这样居住在美国的作家,此外,梁实秋之女梁文茜,周作人之孙周宜吉等名家著作继承人都纷纷电话咨询文字著作权协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该协会的会员。他们希望进一步了解谷歌图书馆侵权事件、委托文字著作权协会协助他们检索、查阅自己拥有著作权的作品被谷歌非法收入图书馆的情况,并帮助他们向谷歌“讨个说法”。
“这几天我们接到的此类咨询电话非常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张洪波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大摇其头,“为此,我们最近专门增设了3部电话,以便更好地与著作权受到侵害的作者建立联系渠道。”据说,短短两三天时间内,他们的部门就接到了七八十个作家打来的电话,而他本人,也在10月21日连续接受了央视新闻的两次采访。
在众多向文字著作权协会打来电话的作者当中,知名作家、作协副主席张抗抗女士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在从文字著作权协会得知谷歌侵犯中国作家著作权后,和许多作家一样,张抗抗请他们帮助查阅自己的作品是否有被谷歌图书馆非法收入。
一查之下,张抗抗这才发现自己的数十部作品早已被谷歌不声不响地“据为己有”,而对于谷歌此举,张抗抗气愤地表示“完全没有经我的同意”,并且事后对方也没有向她支付分文,甚至连主动接触也没有。
得知谷歌单方面声明每位作家可得到60美元的“赔偿”后,对于谷歌如此“傲慢”的态度,作家陈村的看法更为激烈:“60美元就想把人打发了?他们做梦去吧!”他认为,谷歌的做法显然是在歧视中国的作者。“如果谷歌愿意的话,可以把《哈利·波特》弄到网上去,再给60美元,你看看J·K·罗琳有什么反应?”
对于作家们的集体愤怒,法律界的有关人士认为“怒得有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顺德指出,谷歌虽然愿意赔偿,但是却单方面规定了提出申请的时间,这本身就是一种没有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霸王条款。“谷歌强迫你认可接受了以后,给你这样一个补偿。就意味着它过去的行为不再是侵权行为。”他认为这是谷歌用以“洗脱罪名”的方法。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谷歌全球化的数字图书馆并没有经过著作权人授权,但是谷歌建立数字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计划本意并无过错,甚至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张抗抗虽然对作品被谷歌擅自使用感到愤慨,但她也认为,文化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人得到知识和文化,这并没有错,只是,它的前提是作品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即在保护个人权益、尊重著作权的前提下被使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