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瑞生(上海交大研究员)
近来走红网络的“蚁族”一词,这几天正在引起《华尔街日报》等等国际媒体的关注。“蚁族”生动再现了中国80后北漂大学毕业生的自然生态,这群“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确实和蚂蚁有着十分微妙的相似性:“高智、弱小、群居”,头脑聪明、来自农村家境贫寒,坚守理想但很弱小,只有在群落中“聚族而居”才能获得力量。
调查显示,“蚁族”生存于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聚居村”。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
大学生沦落为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缘于此次金融危机和大学扩招带来的就业危机的“交叉感染”,因此“蚁族”的扩张不应该简单的归结于“就业难”的问题。
有了“就业难”,所以官方和学校都愿意“被就业”,但是数字游戏粉饰不了现实尴尬。于是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掉转枪头,指责80后“不转变观念”,只愿沉迷于城市灯红酒绿中,不肯深耕基层吃苦耐劳。意思是,就业难难在了80后自身意志的残缺。其实不然,如果就业机会都遍布“在希望的田野上”,那么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农民工还蜂拥进城呢?
“蚁族”群体,恰恰让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这轮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结构性错位。
大学生就业首选公务员这一“黄金道”,4000人中选一个被戏称“摸彩票”。垄断国企是次选,但铁饭碗也是奇货可居。相反,发改委分配司报告称,18个行政性垄断行业节省下来的1/3工资福利可以多容纳700万人就业。如果把行业差距缩小到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合理的差距,节省下来的工资福利可以多容纳1000万人就业。
“蚁族”只能在中小企业就业,但是在这轮经济危机中中小企业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垄断国企有政策、资源和银行撑腰自然不怕风浪,新一轮“国进民退”则更是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也挤掉了“蚁族”的饭碗。
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罩纱灯。“蚁族”不应该被嘲笑被指责,一个野草的身子,却拥有大树的梦想,政府和有关部门也需要尊重他们的梦想,从社会保障、就业扶持、创业培训方面着手,为他们提供一个安放希望的地方。
在这个即将来到的冬天里,“蚁族”更需要温暖。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