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政府为完成“十一五”减排碳目标而“拉闸限电”之说,更显得牵强附会。“拉闸限电”所造成的柴油增量,其实在油品市场供应总量中,只不过是“九牛一毛”,更何况市场资源短缺对商家是一个绝对利好的商机,真如市场供需关系失衡所致,市场很快会得到缓解,“柴油荒”不会在国内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就如,韩国市场缺少大白菜,中国山东大白菜很快就会填补市场。
至于“游资炒作”之说所致更有些荒唐。国内没有真正意义的原油、成品油、期货、现货交易市场。原油、成品油资源包括地炼资源,绝大多数由两大石油央企统购统销,如果说炒作,也只能是两大石油巨头有资格在国内石油市场炒作。
齐放认为,当前国内“柴油荒”根源在垄断。第一,国家石油管理体制中的缺陷,是由我国石油行业、市场垄断造成的,两大石油巨头在上游控制着47%的石油资源开采权,在中游控制着炼油企业的生产加工权,包括国内地方炼油厂。而对外,掌握控制着53%的原油、成品油进口权。由此,市场主体单一,石油资源在市场上得不到合理有效配置;第二,两大石油巨头以计划经济模式维持市场运行,从原油进厂到成品油配送销售都是按照计划在系统内运营,生产与市场脱节,计划跟不上市场变化,造成国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第三,两大石油巨头的行业垄断,造成本企业内部缺少活力、竞争力,与国际上充分竞争的同行业企业相比,成本高、效率低,遇有国际油价高涨时企业利润空间相对缩小,因而失去生产加工的积极性,从而,以产业下游、社会公众、民营石油企业、养车族为“人质”,以“油荒”逼迫国家提高油品价格;第四,两大石油巨头运营路线图:垄断盈利→国际油价上涨→垄断利润减少→减少市场供应(油荒)→调高国内油价→垄断盈利。他们只“盈”不“赔”,凭借垄断地位依靠国家调高油价,将国际油价的负担完全顺延给社会公众以维持其垄断利益。
面对“民资新政”的困惑
今年5月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这是“新36条”,有媒体将此简称为今年的“民资新政”。而半年来,多数民营企业还是处在困惑和观望之中。
齐放归纳为有三个困惑:
一是“民资新政”不好操作。时至今日,“新36条”与“非公经济36条”仍处在指导性文件层面上,尽管今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又下达了一个《通知》细则,明确了40项工作任务,每一项具体任务都有少则一个到数个部门负责,多则十几个部门负责。而哪一级政府部门负责与民企对接?怎样有针对性地帮助民企进入这些行业?却不见踪影。说到底,这是雾里看花,被戏称为“玻璃门”,更是不能充饥的“画饼”。
二是没有席位难入座。“新36条”和细则提到的民资可以进入石油天然气建设、矿产资源勘探等十几个领域,可这都早已被央企、地方国企牢牢把持垄断,民资怎么进得去?进一步形象地说,当今国内市场就好比一场盛宴,“民资新政”如同开据的一张请柬,在达官贵人座无虚席的盛宴上,民企即使拿到了请柬,也只能是席下站客,看别人大快朵颐,显得十分尴尬,搞不好还要被“弹簧门”给弹出去。
三是没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早年毛泽东同志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红军与国军力量对比悬殊——“龙王与叫花子比宝”。而如今的民企就像“叫花子”,不能与央企、国企这些“龙王”比宝,根本不具备参与公平竞争、公平准入的资格条件。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