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遏止当前通胀压力,央行应当有序紧缩货币政策。一是尽早进入加息周期,控制市场的通胀预期;二是允许人民币较快升值,缓解输入型通胀的较大压力;三是实施“量化紧缩”政策还应当配合实施资本管制;四是应该加快利率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建设步伐。
从近期中国央行针对通胀压力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政策措施看,目前央行货币政策的紧缩周期或已慢于通胀周期。这表明,为遏止通胀压力,未来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将进入紧缩周期,但问题是如何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在笔者看来,中国央行的最优选择是有序紧缩货币政策。
这是因为,通胀压力不断上升,已迫使中国央行连续收紧货币政策。例如,近日中国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旨在控制早已客观存在的市场充裕流动性,这是央行在9天之内连续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问题是如果过快收紧货币政策,可能会造成市场恐慌,短期内又会造成流动性紧张局面。还有,如果调控政策出台过频,将使得央行难以准确评估单一政策效果,因为政策效果显现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一旦收紧货币政策的政策措施出台过于密集和严厉,反倒可能造成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潜在风险。
在当前国内通胀压力不断上升情况下,笔者认为,在确保经济增速维持较为平稳前提下,除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之外,中国货币当局还应当配合使用其他多种手段来调控通胀及管理好通胀预期,特别是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过程中要注意政策调整的节奏与步伐,最好以两年为一个周期来考虑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通胀压力。在明确了上述政策目标后,再来具体探讨如何有序紧缩货币政策才显得更有针对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