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多元目标取向决定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并不单纯反映稀缺程度。更有甚者,由于有些政策目标并不适合量化处理,还有些政策目标相互之间并不兼容,这就使得最终形成的成品油价格很难排除主观因素影响。作为结果,国内成品油与资金、土地等半市场化要素一道,已然成为提高中国经济自主性、灵活性至为紧要的瓶颈制约。
其三,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不同经济体之间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体内部交易成本的高低,而交易成本的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获取的充分性、便利性,反过来说,如果某个经济体内就连要素价格变化趋势等基本信息都不甚明朗,那么,这个经济体内微观主体的行为取向很难避免短期化、细碎化,个体理性最终汇合成的也只可能是集体非理性。
所幸相关各方已充分意识到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只是一种过渡性安排。因此,就在本次油价调整的同时,国家发改委宣布,新的、更透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力争年内出台。对此,我们乐观其成。(《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