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布的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购进价格指数69.9%。环比上升4.6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指数连续三个月超过60,显示通胀压力超过以往。可以佐证的是,多家机构预期10月份CPI涨幅可能超过4%。
央行对物价上涨压力的警惕超过以往,这从央行发布的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央行已经迈出了加息的第一步。如果通胀预期继续走强,未来的加息仍然可期。不过央行仍然可能受制于经济复苏局势的复杂性。在此情形下,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方式,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一试。
这一动议在加息之前曾有不少人主张。央行沈阳分行行长盛松成曾在接受央行旗下《金融时报》采访时提出,希望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存款利率上浮试点。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也提出了类似的动议。不过这个想法最终没有获得决策层的首肯。
中国自1993年提出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设想,至今利率市场化也只能说棋到中局。央行对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一如盛松成所说,对利率仍然实行价格垄断。这种垄断不打破,利率市场化就很难修成正果。
利率市场化在2004年前一度进展迅速。不过自2004年央行宣布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存款利率下限之后,利率市场化即徘徊不前了。决策部门顾虑颇多,金融机构也没多大动力。从那时至今,没有更大的突破。
利率市场化改革行至存款利率上浮就停滞不前,是因为过往的经验教训。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农信社和信托公司都曾试点存款利率浮动。因为各个机构不顾风险竞相抬价吸储,最终无法收场,终被监管部门叫停。这几年来,每当银行面临资金饥渴,也都曾经爆发过面目各异的吸储大战,虽然存款利率不能动,金融机构却可以采取送礼物送保险送购物券等方式,变相突破利率管制围城。不过监管机构对此态度坚决,一旦苗头出现就给以迎头猛击,绝不姑息。果真放开利率管制,银行业是否能够按捺住自己的放贷冲动,监管部门对此是缺乏信心的。尤其是,一旦放开了存贷款的上下限管制,是不是会出现高息揽储、低息放贷,以至于利差收入不足以覆盖银行风险的情况?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