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三——忽视产业基础,忽视完整产业链的打造,进驻基地的企业各自为政,而不是相辅相成。南开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生何文认为,一些城市在引进企业进驻总部基地过程中,在关注引进企业数量指标的同时,忽略了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忽视了总部基地中完整产业链的打造,结果总部基地内的企业还是各自为政,并没有产生相应的集聚效应。
实现做大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双赢
相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些二三线城市往往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发展经济和产业升级双重任务都较为繁重。有专家认为,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一些二三线城市不甘做发达城市“总部”的基地,在自身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大上总部经济,会令他们失去当前产业大转移带来的良好机遇。
而对那些基本具备发展总部经济条件的城市,专家则建议,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要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实现经济做大和产业升级的双赢。
首先,地方政府在引进企业过程中,应设立严格的企业“总部”认证标准,对入驻企业严格把关,更为注重企业质量。何文建议,发展总部经济,应立足于打造总部基地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创新与升级。
其次,地方政府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要以企业为载体,以市场为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减少行政干预。赵弘说,总部经济本质上是以区域之间资源禀赋差异为基础,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总部与基地的优势互补。然而,当前不少二三线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完全由政绩意识强烈的政府主导。政府干预过多,不仅有悖于总部经济理论初衷,也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总部经济的发展,应当以城市的发展现状为基础,追求企业和城市双赢的最佳效应。专家建议,二三线城市特别是西部城市应运用好自身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从做好发达地区“总部”的基地入手,进一步做大做强本地经济,随后,成长为区域性、全国性的“总部基地”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半月谈》2010年第20期/记者 王秋凤周丹丹)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