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理性看待楼市“量跌价涨”
来源:河北日报 更新时间:2010/5/18 8:37:01   
>> 相关新闻链接
·双面富士康:管钱的精细与管人的粗放 ·农民工市民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抓手
·谢国忠:刺激副作用 2012年或许危机就会到来 ·中国将按全球和经济发展状况完善人民币汇率政策
·多家银行悄然上调车贷利率 上调幅度10%至30% ·专家:中央或地方或进一步出台更严厉政策控房价
·菜价暴涨不止幕后:煤老板花几亿炒大蒜低收高卖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召开 美国释放经贸积极信号
·乌龙增持再引关注 民丰特纸重组仍迷雾重重 ·易宪容:要达到房地产调控目标仅靠国十条根本不可

    5月1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楼市新政“国十条”“满月”之际,许多城市楼市成交量大跌,价格继续上涨。报道对4月份楼市的概括性描述分别为:北京,交易降温,房价上行;深圳,成交降六成,房价同比涨67%;上海,成交创新低,新盘均价涨近14%;武汉,成交降五成,房价变动不大……

    在调控房价政策密集出台的情况下,房价不降反升,多少有些让人感到意外。但笔者更加重视的是大众对这一现象的反应:在近50000条网友评论中,大多数是对“楼市新政”的怀疑、指责。笔者认为,怀疑、指责既不客观,也不理性,更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成熟消费者应有的观念,而这种观念的广泛存在,更应引起重视。

    楼市和房价问题非常复杂,难以一下子彻底解决。但具体到“量跌价涨”现象,我们不妨作出如下解读。

    其一,关于“楼市成交量大跌”。不管是因为开发商惜售,还是因为市民观望情绪渐浓,这一现象都应该说是调控政策效用渐显的结果,而且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看,成交量萎缩往往是价格下降的前兆。

    其二,关于“价格继续上涨”。一般来说,任何一项政策,其效果的完全显现都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方面是因为政策落实需要一定的传导时间,另一方面是由于面临着激烈的博弈——— 政策要调控,利益受损方必然要“反调控”——— 开发商“顶风”涨价,也许只是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姿态和“噱头”。

    其三,关于公众对“量跌价涨”的反应。对于深受高房价之苦的广大市民而言,当然有权利探讨调控政策是否到位、得力,也可以表达对部分无良开发商的愤慨,但最不可取的是对调控政策的否定和丧失信心。实践证明,这样的社会集体反应,往往会被开发商利用,成为其“反调控”的砝码,给他们“捂盘”、“涨价”的底气。

    在与以谋利为天性的资本的博弈过程中,既需要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更离不开无数成熟、理性的消费者,而且,作为交易等微观市场行为的直接参与者,在决定市场价格的过程中,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无疑具有宏观调控所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所以,面对大力度调控下的楼市“量跌价涨”现象,作为消费者,我们要的不是感性的情绪宣泄,而是理性的反思,反思自己在房价疯涨时有没有不理性的跟风行为。与其简单地对调控政策加以否定,不如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让自己对市场现象的认识更加科学,消费行为更加理性。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