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建设“引领科技进步的先导区、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围绕一条主线(完善中心、开发两翼),突出两个重点(自主创新与项目建设),正在全面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的科技新城。
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9年最大的亮点,当属“机器人”——— 区内开诚电控集团,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而经省政府批准,高新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4.5平方公里扩展至31平方公里,则当之无愧为高新区 2009年最大的“喜讯”。
凭借着“亮点”纷呈的自主创新成绩,借势“喜讯”频传的基础性工作,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唐山高新区围绕一条主线(完善中心、开发两翼),突出两个重点(自主创新与项目建设),正在掀起新一轮大引进、大开发、大发展的热潮。
一条主线
完善中心 开发两翼
“一手抓新扩区域建设,一手抓现有区域的提升完善。”管委会主任王金凯多次强调,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完善中心、开发两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唐山高新区2009年创造了6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的财政收入、1.4亿美元的出口创汇。而在此基础上,规划面积成功扩至31平方公里,无疑为唐山高新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发展动力。为了切实用好这一机遇,唐山高新区进行了全面的谋划。
“规划先行、有序开发,才能真正建设高水平的一流园区。”王金凯认为,只有以全局视野、前瞻眼光,从战略层面上对高新区的整体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社会发展、生产要素配套统一做出规划,才能科学引导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为此,唐山高新区立足于“科学发展的科技新城”,从规划编制层面着手,力争将土地、空间、产业、城市与生态规划深度衔接、有机整合、紧密融合,同时在体现特色、彰显魅力上下功夫,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而在规划执行方面,高新区则致力于强化规划的硬约束力,严格落实“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加强管理与控制,保证规划在开发建设中的落实。
两个重点
自主创新 项目建设
2009年,是唐山高新区成立以来争列国家级项目最多、质量最高的一年——— 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占全市的40%以上;有15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和产业化计划。目前,唐山市1/3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的软件企业在高新区,全区80%以上的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完善创新体系为支撑,全面启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今年,唐山高新区在继续搭建产学研平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一方面,建立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政策,引导、扶持科技企业更多地把资金投向能够促进形成大产业、大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另一方面,立足于唐山工业基础雄厚的现实,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
在以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唐山高新区把项目引进和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生命线,千方百计抓招商、扩总量、保增长。
“内生型项目多、外引型项目少,是高新区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基于这一认识,唐山市高新区主动出击,以引进重大战略支撑项目为主攻点,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提高招商实效。围绕“一园两基地”(日资工业园、焊接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打出特色牌,在引进焊接、汽车零部件产业上下游和关联产业项目上下功夫;同时,实施重点扶持政策,支持以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自动焊接机器人、管道探伤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开展产业招商,培育新兴产业。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唐山高新区狠抓项目推进,在实现“洽谈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同时,更随时注重项目储备。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抓紧谋划和储备一批大项目,特别是加强对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大企业的走访争取工作,抢抓项目信息,及时跟踪推进,逐步建立起项目库。
招商引资无闲人,项目建设无小事。如今,在唐山高新区,人人抓招商、找项目、忙服务、争发展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