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战略投资者 美的空调将实现邯郸造
4月5日,邯郸经济开发区内,一台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运转,一座座厂房正欲拔地而起。走进美的邯郸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工地,一位操作打桩机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为厂房打地基,今年8月,第一台邯郸制造的美的空调将在这里下线。
春风送暖,杨柳吐绿。就在这样一个季节,邯郸市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纷纷破土动工了。同行的邯郸市委外宣局工作人员介绍,3月份邯郸市开工建设的121个重点项目中,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产业化和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项目达到了79个。
而今年邯郸市列入省第一批重点项目的共计116个,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项目65个、总投资703.2亿元,占总数的56.1%、41.4%,分别比去年增加9.1和15.4个百分点。
作为邯郸市发展新兴产业的代表,美的邯郸生态工业园备受关注。
据美的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350万套空调、200万台冰箱、370万套空气净化器总装线,制冷设备备件电子元件生产线,大型物流中心及研发中心等。“美的带来的不仅是达产后超300亿元的营业额和每年创下的20多亿元利税,它所带动的三五十个上下游配套项目,将以雁阵模式为邯郸开启许多新产业,而这些产业所代表的正是邯郸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邯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闫德英说。“邯郸这样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最终要落实到项目上,只有优化新上项目,才能更好地调整既有产业结构。”邯郸市市长郭大建介绍,今年该市出台的重点项目攻坚年推进计划中,重点就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上项目必须改变吃资源饭的状况。”邯郸市发改委主任张晓波分析指出,固有的资源禀赋曾经使邯郸早在“一五”时期就被国家确定为煤炭基地、钢铁基地等,但发展到今天,本地资源已经难以支撑相关产业发展。
基于这样的背景,邯郸市从谋划新上项目起就把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作为主要方向,同时拒绝了焦炭厂、垃圾焚烧、造纸等项目。
相反,投资100亿元的恒天产业园项目、投资106亿元的邯郸新兴装备及材料物流基地项目、投资54亿元的中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成为了本次开工项目的主力军。
据了解,在这背后,邯郸市积极对接大集团、大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战略开始见效,该市先后和中船重工、新兴铸管、中棉、韩国现代等国内外大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了一批大项目。
盘点开工的项目,当地媒体认为,这些大企业给邯郸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文章举例说,中船重工邯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项目包含有24个子项目,将生产空气净化器、石油测井仪等高科技产品,“改写邯郸产品结构上只卖钢的历史”。
实施“双十百千” 产能不变、产值倍增
“新上先进的天然气蓄热式加热炉,实现炼钢和轧钢的地下隧道对接……”4月6日,介绍起正在推进的技改项目,位于峰峰矿区义井镇的鹏泰钢业公司有关负责人充满期待:“项目竣工后,将能够生产国家最新标准的优质钢、合金钢和特种钢,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投资1.2亿元的鹏泰钢业综合技改项目,被峰峰矿区列为重点项目。3月份该区集中开工的7个项目中,像鹏泰这样的钢铁类技改项目占到了3个。
作为一个老工矿区,峰峰矿区提出了要把增长方式由偏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的基础之上,依靠技术改造实施的“钢铁延伸工程”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不仅峰峰,整个邯郸市都在以技术改造项目来调整、提升作为存量的传统产业。”邯郸市发改委主任张晓波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点是要打造出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有市场、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一批产品。
围绕这样的目标,邯郸市谋划了“双十百千工程”作为今年项目建设的总盘子。其中具体包括:建设十大新型产业基地、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200项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2000个。
翻看项目单,记者发现,“双十百千工程”中,技改项目很多,精品钢铁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新型建材基地、煤化工基地等几乎涵盖了全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邯郸的传统产业属于优势产业,钢铁产业基础好、规模大,占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总产能达到450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邯郸市重点项目办公室主任杨川和介绍,像这样的传统产业,加快转变的路径一是对标,一是对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方面的改造。
这样的对策已经写进了邯郸市的“双十百千工程”。
该市提出要打造精品钢材基地,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重点推进总投资600亿元的邯钢工业区、天铁钢后加工、武安钢铁升级等项目,形成邯钢、天铁、新武安3个千万吨级的钢铁企业集团和以紫山、永洋为龙头的特种、专用钢材基地。
“我们的目标是产能不变、产值倍增,力争到2013年钢铁工业增加值由428亿元增加到800亿元。”张晓波说。邯郸市财政今年列支了5000万元扶持企业技术改造。
搭建“一县一业”平台 “腾笼换鸟”中谋升级
3月18日,投资3.1亿元的邯郸市赵都精细化工项目在馆陶县开工。这标志着这家以草酰氯占据国内外市场的化工企业将要正式从市区的复兴区搬到馆陶县。
这一天,复兴区开工的7个项目中没有一家工业项目;相反,同日,馆陶县有8个项目集中开工,均属化工产业。
而这,正是邯郸市对不适合城区发展的产业“腾笼换鸟”之举。
据介绍,从上世纪中期开始,赵都精细化工所在的区域逐渐发展起化工企业30多家。随着邯郸主城区的不断拓展,这里逐渐被民居包围。由于这些化工企业工艺相对落后、设备陈旧,跑、冒、滴、漏及挥发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
邯郸市决定将这样的企业搬离城市。按照该市的规划,一个总面积14.2平方公里的新型化工基地正在馆陶县逐步形成。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搬迁中伴随着产业升级。”馆陶县委书记武金良介绍,这个总投资200亿元的新型化工基地,是结合市内化工区滏阳化工、新丰农药等32家企业搬迁改造、产业升级而谋划建设的。目前园区规划已经完成,基础设施拉开框架,已入驻项目12个。
“化工企业搬迁,显示了复兴区的项目结构在发生变化,作为城区,就是要宜居,应以商贸物流业为主。”张晓波说,“而对于以农业为主的馆陶县来讲,则需要升级之后的化工产业来支撑发展。”
他认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需要在路径层面落实,更要有平台可供承载。
基于这样的认识,邯郸市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按照“一县一业、一县一园”的原则,每个县在县城周边建设一个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
这样的思路对于馆陶这样的东部县别具意义:在长期发展中,以107国道为界,邯郸东部10县面积、人口占全市一半,但GDP、财政收入仅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和十五分之一,成为邯郸市最为贫困的地区。这些地区急需工业项目来支撑发展后劲。“所有的帮扶最终还是落实到项目上才能显出实效。”张晓波说。馆陶就是依靠既有的基础设施、区位条件,而被列为新型化工基地。“市区内化工企业要搬迁到这里,新上的化工项目也要安放到这里,在产业聚集中,降低综合成本,提升工艺水平,扩大市场竞争力。”馆陶县委书记武金良介绍,年底前,市内化工区企业将全部完成搬迁升级,初步建成一个装备先进、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新型化工基地。
而在市级层面,冀南装备新城、邯钢工业区、邯郸经济开发区、漳河生态科技园区、广府生态文化园区等由“一城四区”构成的产业聚集平台正在搭建,将分别承载起先进装备制造业、精品钢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