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主打赏花踏青游
虽然清明前气温一直偏低,影响了草木返绿,但小长假3天,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气温回升,人们纷纷和家人朋友一起,走到野外,融入大自然中去放松心情,感受春天的阳光。赏花、爬山等踏青线路受到游客追捧,省内及周边省份短线游成了清明游的主打线路。
清明小长假,野三坡等环京津的景区,吸引了大批京津地区的自驾车游客。人们爬山戏水,登高远眺,挖野菜、赏野花、点篝火、唱山歌,尽享大自然赐予的田园美景。
省会周边草莓采摘等一日游线路以其亲近自然、体验农事的特色受到热捧。省会市民韩先生带着自己的小女儿一起参加了草莓采摘一日游。韩先生说:“整天憋在城市里,孩子对大自然的认知太少了,带她出来摘草莓,就是想让她亲眼看看绿色的植物,亲手摸摸鲜嫩的草莓。”
旅行社受到自驾游冲击
记者走访旅游市场获悉,今年清明节期间,大幅攀升的自驾游、自助游带旺了周边景区。相对于景区的“热度”,旅行社的业绩则显得平平。“自驾游‘抢’了旅行社的短线市场。”不少旅行社的负责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清明节收客不太理想。”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清明节期间,他们共接待500名游客,这个接待量只相当于旺季一个周末的接待量,并没有体现出小长假的优势。
据了解,不少旅行社将目光盯在了“五一”市场。“清明出游是踏青游,但今年春天气温一直不高,影响了人们的出游热情,我们正在策划预热‘五一’旅游市场。”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5月的北方万物复苏,适合省内短线游市场启动,所以“五一游”比“清明游”可开发潜力大。另外,“五一”上海世博游将成为今年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
清明旅游产品期待创新
虽然清明节不出游的观念正逐渐改变,各大景区也迎来一个客流小高峰,但与“五一”、端午等其它小长假相比,清明旅游仍然显得不够红火。“除了气候和传统观念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产品开发不够,清明旅游缺了点民俗味。”省内旅游专家表示,虽然清明节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但从目前市场上的旅游产品看,这些文化内涵的挖掘仍然不够,旅游线路显得比较单一,缺乏传统文化特色。
一些游客也认为,传统节日只有特色经营才能吸引公众,清明旅游线路缺乏创新和特色,也是阻碍人们出游的一个原因。经常外出旅游的省会市民郭先生说:“清明小长假实施已经第3年了,但很多旅行社没有开发出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基本上还是以踏青赏花为主,其它清明文化元素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专家指出,清明节在古时是一个兼备祭祀、岁时、农事、庆贺、游艺等多样内涵的节日。在传统民俗中,人们清明扫墓的同时会踏青,还有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旅游部门和企业在开发清明旅游市场和产品的时候,应该考虑把这些清明民俗融入进来。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