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首创农业节水“提补水价”,到率先对农民生活用水实施“一提一补”———
本报讯(通讯员李世发 记者陈凤来)“今后可要想方设法地少用水了:洗衣服的水不能白白地倒掉了,还可以洗墩布,最后再用来冲厕所;淘米水可用来洗菜,洗菜水还可用来浇花。省水就是赚钱哩!”4月1日,在桃城区肖家村居民生活用水节水制度启动仪式现场,61岁的张秀合大娘逢人便介绍省水窍门。
地处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的桃城区,多年来一直靠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来保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下水位以每年2米左右的速度迅速下降,成为冀州、枣强、衡水地下深层淡水沉降漏斗区的中心。目前漏斗中心水位最大埋深已达105米,引发了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已迫在眉睫。
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桃城区在农业生产节水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改革。在深入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区水务部门提出实施“提价+补贴”的“一提一补”制度:“提价”就是将试点村自来水价格由现在的每吨2元提高到6元,提高的4元作为节水调节基金,由用水者协会收取后交桃城区水务局;“补贴”就是区水务局一年分两次发放补贴资金,每户人口数按用水者协会核定并经公示的人数为准,补贴额度为每人每月5元。这一节水制度在全国开创了农村居民生活水价改革的先河。
“一提一补”节水制度实施起来简便,老百姓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我们村,每人每月的用水量只要不超过1.25吨,用水越少越省钱。如果用水量超过1.25吨,用水越多水价越高,也就越费钱。”桃城区肖家村党支部书记肖景辉在节水制度启动仪式上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