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平稳地退出扩张性货币政策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是目前市场最关注的政府行为之一。
由于各国自身情况不同,在应对金融危机中采取的力度以及效果不同,因此各国在退出的时间、节奏及方式选择上都将存在差别。世界各经济体,特别是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逐步退出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导致国际热钱流向发生转变,并对各国货币币值产生影响,从而对我国资本市场和进出口贸易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如何采取合理的货币政策,在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减缓其他国家退出策略对我国的影响,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退出”策略面临两难抉择及时机博弈挑战
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多来,世界大多数经济体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逐步取得成效,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但与此同时,各经济体通过极低利率和各种操作工具向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正在不断催生着各种新的资产泡沫,通胀预期日益强烈。这也是各经济体不得不开始考虑“退出”策略的主要原因。
但由于经济复苏基础依然不稳固,各国经济增长依然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各经济体在制定“退出”策略时,正陷入“保复苏”与“防通胀”的两难抉择:政策一旦退出,经济复苏“嫩芽”可能就此夭折,甚至导致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继续延续,除非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否则政策效果会逐步减弱,而且负面效果会逐步积累,新的经济泡沫化风险将难以避免。
在“保复苏”与“防通胀”之间艰难权衡的同时,各经济体还得考虑其他经济体采取“退出”措施可能对本国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毕竟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退出具有较高的溢出效应,将对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稳定以至经济复苏构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加息方面,各主要经济体存在着一个博弈的过程,谁都不愿意率先采取加息,因为率先加息将对本经济体货币构成升值压力从而影响一国的出口,同时还可能就此吸引大量国际热钱涌入,造成本经济体金融市场动荡以及资产价格泡沫。因此,最理想的结果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考虑经济刺激计划的具体退出方案时,能够如同金融危机爆发时推出刺激计划一样,加强协同合作,采取协调化的退出机制。
但由于各国自身情况不同,在应对金融危机中采取的力度以及效果不同,各国在退出的时间、节奏及方式选择上都将存在差别。且不论世界各国,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之间要实现协调退出也不太可能实现。
主要经济体“退出”策略分析和预测
目前,由于各国经济复苏和通胀压力不均衡,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三个梯队,澳大利亚等经济增长良好国家已经率先加息,而俄罗斯等经济依然深陷泥潭者则还在继续降息,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在利率政策上暂时按兵不动,但具体措施表现各异,日本继续扩大宽松政策,欧美虽然没有加息,但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逐步收回市场流动性。
(一)美国:逐步回收流动性 第三季度前不太可能加息
从美联储的一些决策及声明来看,美联储的“退出策略”已经逐步明朗,即继续维持低利率水平以保经济复苏,同时通过多种政策工具逐步回收流动性以防新的资产泡沫。
加息时间上,我们认为,美联储不会早于2010年第三季度进行加息。同时,鉴于美国利率政策对美国金融市场以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影响力,美联储轻易不会做出任何出乎市场意料之外的事,更不会来个贸然加息。在加息之前,美联储必将不断释放加息的信号,从而平缓美国金融以至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反应。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