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跟紧美国
从当前各国情况来看,包括以色列、挪威、澳大利亚、印度、越南等国的加息对我国的影响不会太大。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还是应该更加关注和回应欧美的行动。
鉴于人民币主要盯住美元、美国利率政策的巨大全球影响力以及欧美在加息时机上存在的博弈,建议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应跟紧美国,利率政策应尽量保持和美国利率浮动的同步性,从而保持我国和美国利差的稳定性。
因为一旦美元加息,而我国没有跟上,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利差缩小,大量聚集在我国的国际热钱将在短时间内流向美国,我国金融市场在大量热钱被抽走的情况下,将难免出现激烈动荡。
但如果中国先于美国而进行加息,则将吸引更多的国际热钱滚滚而来,进一步推高股市和楼市,加剧资产价格泡沫。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会加大,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出口。
此外,如果我国短期内贸然加息,投资者在低利率驱动下购买的大量风险资产,就会因为利率上升导致的融资成本上升而被大量抛售,进而导致各种风险资产价格急剧下滑,影响资本市场稳定。
同时,我国应加强和市场的沟通、提高利率政策的透明度,在加息之前提前释放加息信号,由此减缓市场对加息的反应。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实上,我国货币政策同样面临着“保增长”与“防通胀”的两难抉择。近一年来,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喜人的增长形势,主要是得益于在政策刺激下强劲的国内投资和需求拉动,但国内投资和需求是否能够平稳可持续发展值得关注。与此同时,虽然目前我国的通胀风险依然处于可控范围内,但随着各种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不断走高,我国的通胀预期也在不断加强。
特别是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各种生活必需品物价开始明显上升,大大提高了市场通胀预期。这更加要求我国的利率政策在跟紧美国的同时,还应更加盯住通货膨胀率。
因此,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但鉴于市场流动性过剩、海外热钱涌入和通胀抬头的压力,我国也应为下一步退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所准备。
我们建议,在货币政策跟紧美国的前提下,在继续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我国也应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逐步回收市场流动性,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鉴于目前依然有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投机股市、楼市等各种资产,应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的执行力度,控制银行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方向。同时,加强对国际热钱的监控,防止国际热钱大进大出,造成我国资本市场激烈动荡。
●各经济体在制定“退出”策略时,正陷入“保复苏”与“防通胀”的两难抉择:政策一旦退出,经济复苏“嫩芽”可能就此夭折,甚至导致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继续延续,除非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否则政策效果会逐步减弱,而且负面效果会逐步积累,新的经济泡沫化风险将难以避免。
●国际热钱的大量存在,除了对各种资产价格泡沫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外,对我国经济增长毫无益处。因此,国际热钱的流出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我们应该谨防的是,国际热钱短期内大量流出我国,会造成我国各种资产价格急剧下滑,造成我国金融市场动荡。
●一旦美元加息,而我国没有跟上,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利差缩小,大量聚集在我国的国际热钱将在短时间内流向美国,我国金融市场在大量热钱被抽走的情况下,将难免出现激烈动荡。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