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3“国际化”:国际板拓展资本市场新空间
继深市成功地推出了创业板以后,沪市在金融创新方面也加快了步伐。作为上海市政府和上交所着力推进实施的一项金融工程,国际板也给市场带来了诸多期待和想象。根据市场普遍预期,国际板在2010年推出的可能性较大。
据了解,国际板是指上交所专供海外注册企业(包括已在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在A股上市挂牌而准备设立的板块。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3月13日发布的《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指出,将进一步研究红筹企业回归A股市场以及推进国际板建设的相关问题,增强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2009年3月25日,上海建设“两个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规划获得了国务院批准,其中设立国际板也在其列。之后,证监会、上交所已经相继将国际板建设进程纳入了正式的工作日程。中国证监会专门成立了以副主席姚刚为首的工作小组,研究国际板的筹备工作。此时,国际板的意义已经不再限于红筹回归,而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有消息称,被称为“国际板第一股”的汇丰控股打算发行50亿英镑股票,相当于人民币545亿元。除了汇丰控股之外,包括通用电气(GE)、可口可乐、纽交所、淡水河谷、路透集团、恒生银行等在内的跨国公司都曾公开表示过对登陆上海国际板的浓厚兴趣。
2009年11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表示,国际板公司试点范围将是境外知名企业及红筹公司,官方对开放试点的公司会有较严格的条件,这些公司应有中国业务。
普华永道资本市场服务组合伙人陈朝光1月4日表示,上海国际板最早也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推出。根据筹备中的IPO资料统计,如果上海国际板顺利推出,今年内将有5家公司在国际板上市,总融资规模达1000亿元人民币。
有分析人士指出,开设国际板不仅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化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金融业的方向。从未来形势看,全球资本加速流向中国,与其晚开放不如早开放。开得早、开得好就有先机,开得晚就可能错失良机。
对此,华生表示,开设国际板的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是A股与海外市场毕竟有很大的差异,故一定要慎重。尽管华生倾向于国际板的推出时机已经成熟,但他同时表示,这应该是在两三年内,有一个从初期慢慢培养到发展的过程。并且这要与A股市场的国际化步伐保持一致,减少对A股市场本身的冲击。
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总监桂浩明也提醒说,无疑,推出国际板,将海外的优秀企业吸引到境内来上市,对于完善境内股市的上市公司结构、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都是有好处的。但是,令人无法回避的是,它的诞生也一定是有着两面性,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不得不加以提防。“应该承认的是,现在境内上市资源还很丰富,要满足众多企业的上市融资要求,资金供应还是很紧张的。而这个时候人为地将海外大企业也拖进来,只能是导致更为严重的资金紧缺,从而引发风险。”(记者 张汉青/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