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今年底7亿吨是没有问题的,确实增长非常快,其中有一些低水平的是需要淘汰的。我们煤炭的消费、能源的消费,去年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37%,有色金属都很大,水泥更多,大部分水泥是到中国这块土地上,这说明主要依靠物质的发展方式矛盾已经相当突出,外延型拓展的模式是难以为继的.
另外经济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创新不强的表现,根据国务院今年召开的会议资料显示,我国两万多家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消费的比重只有0.81%,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我国928万万个注册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从来没有申请过专利。
另外收入分配问题,我就说一个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0.4%就意味着分配的总量里有40%是属于不合理的分配,我们已经超过了这个警戒线,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有三条:要从制度安排入手;第二以优化创新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
第三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这三项重大措施。正因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要增加自觉性和主动性,下最大的决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地取得实质性的进程。所以中央提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我们各行各业如何去贯彻,我想这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创新。
第四个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提法,也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亮点之一,稳步推进城镇化既是扩大投资的重要方面,也是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200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有45.7%,正好与美国1910年水平是一样的,可以说在城镇化率上我们和美国落后一百年。
何况我国的城镇化率的统计口径,城镇人口中包括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也就是按常住人口统计的。目前我国进入县城以上打工的农民工是多少呢?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底做的调查,是1.52亿人,全国农民工总数是2.5亿,这是一支生力军。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经成了城市的常住人口。
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城市居民,他们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和有关政策。所以可以说我们的城镇化率是低水平的城镇化率。也说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发展的潜力也非常大。加快工业化的同时必须相应加快城镇化,改变城镇化步伐相对滞后的局面。
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这都是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将来中国的长远发展靠什么?走什么路?城镇化是重要的方面,加快城镇化建设还可以有我们钢铁、水泥这些原材料工业,为产能过剩提供一个新的出路,开辟新的更大的市场,城市建设有干不完的活,早着呢。
又可以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提高生活的水平。同时也是提高我国服务业比重的根本途径,我们总说服务业比重偏低,去年服务业占第三产业GDP只有40.5%,当时统计的时候提高三个点,常规统计的时候年度又掉下来了。怎么提高?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否则服务业到不了那里去,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中国的城镇化绝不是要把大多数农民都转移到大城市里,从供水、交通、环境等各方面看,我国的大城市承载能力都将要达到饱和不堪重负,我们不可能无限制把大城市越搞越大,所以单纯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上,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和重要抓手。特别是要努力做大做强2000多个县城和33000多个重点乡镇,提高他们的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水平。
使之一头连着大城市,承接大城市的先进技术、文化、人才和资金,并分担大城市的某些功能,发挥重要的配套作用。一头连着大农村,带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水平,促进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开发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
当前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还要有限考虑土地被征用和其他原因湿地农民的安置问题,要放宽中小城市城镇户籍限制,同时还应该有农民原有政策和宅基地的补偿政策,我总觉得这个补偿水平太低,农民离开土地以后没有相应的启动资金,没有足够的资本能在城市里立足,更谈不上发展。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