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制定者,财政部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都有哪些政策?
丁学东: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近年来,中央财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资金、税收、财务制度等政策工具,积极促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资金政策方面,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产业技术研发资金、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大技术创新资金等专项资金,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研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通过改进和创新国家科技计划及其经费支持方式,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
在税收政策方面,中央财政不断完善支持方式,采取多种措施,为企业营造公平、宽松的技术创新环境。如: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成果转让,以及对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等,均出台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中央财政还运用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等政策工具,鼓励购买自主创新产品,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激励分配制度。近期,财政部正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争取尽快出台。
创新基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注入了动力
记者:请问创新基金作为国家专门用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丁学东:首先,要体现国家宏观政策导向。近年来,我们以国家科技规划及产业政策为指引,重点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技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积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其次,创新基金主要用于弥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市场失灵”。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立和成长初期,技术和市场风险比较高,商业价值不确定,社会资本不愿介入,资金成为其生存的最大障碍。为此,创新基金主要针对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三种方式,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第三,创新基金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项目起步,逐步形成了政府有效培育科技企业的三大路径。一是既资助企业单个技术项目,又重视引导企业改进内部创新机制,提高综合创新能力。二是既重视中央财政投入,也重视发挥地方政府、社会资金和企业主体的力量,优化企业赖以成长的投融资环境。三是既重视产业导向,又重视培育创新性比较强的产业集群,适应我国区域产业创新模式变革趋势。
记者:到目前为止,创新基金政策已经实施10年了,有多少创新项目得到支持,接受过资助的中小企业情况怎样?
丁学东:10年来,创新基金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扶持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和技术成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了创业和就业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改善。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1999年,创新基金立项数仅为1089项,支持金额为8.2亿元,到2009年,创新基金立项数已经达到了5847项,支持金额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28亿元。截至目前,创新基金累计立项20297项,已支持金额104.5亿元,培育了一大批孕育“中国创造”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星微、华为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技术企业在创新基金的支持下脱颖而出。10年来,创新基金约创造了45万个就业岗位,到2008年底已验收的7900多个项目,共实现销售收入2092亿元,上缴税金225亿元,出口额34亿美元。
较好地发挥了对社会资金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记者: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陈鸿桥曾评价,几十万元的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新基金带来的传导效应。这种传导效应主要有什么表现?
丁学东:创新基金的实施,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所面临的资金压力,而且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和杠杆作用,增强了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的信心,极大地提高了受资助企业的筹融资能力,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投融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较好地体现出中央财政资金配置社会资源的优势。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