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2月15日讯 第二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天龙光电今日在上海举行网上路演,针对太阳能行业产能过剩将限制公司未来成长空间的质疑,天龙光电董事长冯金生今天在接受网易财经专访时表示,业界对产能过剩存在误解。
他指出主要是多晶硅材料的过剩,而形成过剩的主要原因上报审批的产能比较大,实际多晶硅生产材料工厂的产能还远远达不到申报数字。
在国内的光伏装备制造领域内,除了单晶硅炉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晶硅原料、多晶铸锭、电池线、电池组件的生产设备目前仍依赖进口。“所以这对我们天龙光电未来的发展带来一个机遇。”
新增产能是否能被吸收,也是市场质疑的焦点。天龙光电此次发行5000万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单晶硅生长炉产能扩张和多晶硅铸锭炉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2.7亿元。项目完成后,单晶炉年产能达到1200台,多晶炉年产150台以上。
冯金生回应,中国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全球第一大生产国。按照每年30%到40%的增长,每年需要新增单晶炉3000台左右,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除了国内市场,天龙光电也开始瞄准国外市场。冯金生透露,公司已经开始和日本的太阳能公司例如住友商事展开合作——“日本公司提供专有技术,我们为他们生产配套设施”。
“通过我们现有的技术,以及中国的成本,加上他们一些核心的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在未来的三年内,我们在国外市场会有很大的发展。”
此外,冯金生认为未来几年将迎来光伏设备的更换高峰。一般单晶硅炉的主体部分使用寿命约在3到5年,光伏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未来几年将会涌现大批光伏设备更新的需求。
2006年底,天龙光电开始涉足硅片生产领域,与外资企业合资组建了常州美晶太阳能材料有限公司。但两年前,为集中资源做光伏设备,天龙光电又放弃了硅片生产。
对此,冯金生表示此次上市后,公司的确有整合产业链的想法,但不会再次进入硅片生产,而是专注于做设备制造业务。
截止今年9月末,天龙光电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已从2006年底的13.56%上升到53.06%。冯金生解释,公司为扩大市场占有率,采取了较为宽松的销售政策,而装备制造业的分阶段的付款方式也决定了占比较高。
“金融危机也对太阳能行业产生一定影响,不过从5月份开始明显复苏。我们三季度的应收款回笼与上半年相比,回笼情况良好,逐步在复苏。”
以下是文字实录:
释疑太阳能行业产能过剩
网易财经:因为我听到一些质疑说,这个可能太阳能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种过剩的情况,我不知道您怎么看?
冯金生: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整个的路演过程当中,每一场都有投资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上,这里面可能存在一种误解:因为主要指的产能过剩,是对多晶硅材料。
网易财经:是材料方面?
冯金生: 对,材料,而不是整个太阳能行业,这是两个概念。材料这里又有两个问题,它主要是原来规划、设计的产能,报到上面审批的产能,都是比较大的。但是真正实现这个产能,还跟我们很多多晶硅生产材料工厂,上报给有关国家或部门的上报稿当中的申请数量,远远达不到那个数字。
同时在上个月的16号,我们科技部对于这些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个质疑。从近几年全球的太阳能的发展,每年都在以30%、40%,甚至于超过50%的速度在增长。中国现在目前是太阳能电池组件,成为全世界的第一大供应商,所以说发展的速度也很快。短短的6年到8年的时间,已经成为太阳能行业全球最大的生产国。
据有关专家也做出了一些评论,在中国这么多年来,以一个产业来讲的话,太阳能产业在6年左右的时间,跃居为世界领先的地位,可能是其他产业不可相比的。
网易财经:在未来的6年之内是吗?
冯金生: 不是,现在产能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了。但是这个里面,作为华盛天龙,它主要是以装备制造(为主)。装备制造这里面有一个,我们原来都是依赖进口,绝大部分是依赖进口。到目前为止,除了我们公司现在生产的单晶炉,基本上百分之九十几的国产化,其他的从多晶硅原料,多晶铸锭,电池线,电池组件,这个行业所有从上游到下游的系列当中,绝大部分,最少也得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设备都是依赖于进口。
所以这里面对于我们天龙光电后面带来了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为这个行业做出贡献的空间,也很大。所以我们通过这次上市,能够召集全球的装备制造业的顶尖技术人才到我们公司,共同开发太阳能光伏设备。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