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点报记者 姜华山
一
11月13日,雪后奇冷,而位于郑州市的大山总部却人来人往、一片忙碌。办公室里,张红军熟练地沏着功夫茶,年轻的脸上流露出一个决策者的自信。
10多年来,张红军的身上逐渐叠加起多样的角色,老师、校长、董事长、外语培训市场十大风云人物、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这让他练就了从教学到经营管理的十八般武艺。可无论谈管理、谈财富,还是谈往日的甜酸苦辣,张红军始终像聊家常一样,透着一种历经世事后的平静安然。
张红军出生在周口市扶沟县一个小村庄里,家境虽不富裕,但却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幸的是,16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为了还债,他不得不辍学成为家里20多亩农田的劳力。当年暑期,在喷洒农药时,瘦小的他农药中毒昏倒在了棉花地里。
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的张红军,内心的力量被彻底激发了,他再也不愿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把自己湮没在黄土地里。
1994年8月,他背着行囊只身来到了郑州。从公司基层工作做起,到“拥有一张自己的办公桌”,再到总经理秘书、部门经理,不到20岁的他,通过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坚持不断地充电、学习,硬是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令同龄人羡慕的人生高度。
然而,一次出差的经历却意外地改变了张红军此后的人生轨迹。1997年秋,在北京机场候机时,他的候机牌不小心掉在了地上,一位大胡子老外帮他捡了起来,并热情地向他说些什么,但他却一句话也对不上。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敏感而自尊的张红军,学外语成了他下一个目标。
在英语培训班,张红军结识了一位老师,他一心想创办自己的学校。当时中国正在加紧入世谈判,外语培训将是未来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朝阳行业。而此时的张红军刚刚读过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传记,内心中也聚集着创业的冲动。最终,他倾其所有与老师共同注册了一所学校。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挫折和磨难再次降临,正当学校一切步入正轨之后,他曾经尊敬的老师却因种种理由不愿意合作了。
张红军倔强地开始了自己的办学之路。
二
骑着自行车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寻找合适的办学场所,不管在炎热的夏日还是在寒冷的冬夜,一条路一条路地挂宣传条幅、贴海报,常常从天黑干到天亮,为了请到好老师,在老师家门外常常苦等几个小时……
作为一个共性问题,成功的企业家在很多方面与常人没什么不同之处,尤其是在他们功成名就之前,其智力、能力与常人相差并不多。如果说真的有什么不同之处,也许只能是拥有理想和信念。
创业初期的张红军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一路的崎岖和挫折,几乎每一桩都足以让人从此颓废,可张红军却用绵绵不绝的努力和一股子坚忍不拔的韧劲走了下来。“也曾多次想过放弃,但想放弃的念头都是一时的,当这种情绪被打消之后,就知道生活中没有更好的路可走,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条路走通,所以我只能坚忍不拔地走下去,不管低头或抬头必须把这条路走下去”。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