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对于那些我所熟悉的企业家朋友,我从心底里钦佩他们,此所谓惺惺相惜也。我从自己创建中国国际期货公司的刻骨铭心的经历中能够找到与他们相通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每句话背后的真实背景。这些人,在我的眼中,无一例外是民族功臣,但也是幸存者。比较中国政商两界当年同层级者或同经历者,在政界成功者十之有四五,在商界,成功者百不及一二。依中国市场之大、之复杂,不到第二代顺利接班,恐难言之成功。时下的中国,一方面改革开放创造了无限商机,另一方面,也有足够多的原因导致企业家成功犹如走蜀道之难。人们往往少有魄力批评官员之弊,却有动力难堪创造就业和税收的企业家们。此情此景,令人不解与扼腕。
实际上,当下的人们在评价企业家阶层的背后,隐含着十分深刻的涉及利益关系的分歧,这就是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许多巨富企业家的财富是如何形成的,财富的归属是否有调整的必要以及如何调整。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和环境具有与世不同的特殊性。这就是在迄今为止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在政府主导经济的体制下,在许多领域内,企业的竞争是长期处于非开放、非公平竞争环境,许多领域被政府限制多年,进入者则捷足先登,如鲤鱼跳过龙门,门外者则望洋兴叹,例如许多已上市公司与排队等候的大量非上市公司。许多项目处于人为的选择性状态,求之者众,得之者寡,得之喜获万金,失之一无所有,例如一切需要审批的企业与项目。中国税收制度执行中长期存在的各种差别对待也极大地影响了不同企业的资本形成和财富形成。除此之外,涉及政商关系的许多方面,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对企业发展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凡此种种,构成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发展道路,构成了今日中国的社会结构。一个需要正视的事实是,在机会并不均等的竞争过程终点,中国社会现实的财富分配是不够合理与公平的。因此,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以财富回报社会的责任。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主动选择各种合适的方式履行这种无法律义务的责任。进一步来说,这种回报不应该是强力掠夺式的,绝对不应该是离开现存法律轨道的,不应该是单方向付出的。合情合理地认识并处理这一问题,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是形成中国现代商业文明的关键之一。否则的话,我们会不断地见到优秀企业家的夭折,会见到更多的令人扼腕的悲剧。
由于近年来能够站在远距离去分析过去经历的一切,可以近距离地去感受市场经济国家的机制与体制,看到东西方的不同点与共同点,我对中国企业家的未来与国家的发展有着某种难以释怀的期盼与忧虑。在一时成功的背后,埋藏着多少失败的基因;在志满意得的前面,有多少无法识别的陷阱。我目前正在用较多的时间思考、观察和研究企业发展历史,比较国内外企业的发展环境对企业家成败的影响,观察分析不同民族企业家的文化、价值观及不同的行为方式,从而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及其未来的机会、风险和使命有更深入的认识。
时代正在变化,我们正在进入全球化的新发展阶段。在今后的30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会进一步上升,中国将有一批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他们将不再是仅仅参加国内的竞争,而是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资源与新的市场,开拓新的空间。相对于这个历史使命,我们的准备差得很远、很远,我们虽然多次出国,但并不真正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历史和体制;我们不了解许多真正的潜在竞争对手和他们控制的市场;我们不了解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技术发展趋势;我们也不了解国家的体制究竟能够开放多大的行动空间;我们甚至不了解自身思维与行动方式的许多与生俱来的严重缺陷。有历史学家证明,郑和下西洋早于哥伦布,但是郑和仅仅带回了船可载之的财宝和器物,而哥伦布则给欧洲带回了整个新大陆并最终改变了世界,其结果的差别,不在于探险家们获得的信息,而在于哪个国家做好了应有的准备!30年前,中国的创业者们来到海外,见到先进的东西并把新概念带回国内,借助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会催生了新的产业和企业,优化了中国的企业生态。30年后,我们从中国看世界,周围和远处都有无限的机会,但是,企业家们将面对更多新的挑战。然而,就像历史告诉我们的那样,中国面临的真正挑战并不在于外部,而在于我们能否突破自身以及社会带给我们的种种局限……
(作者系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席)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