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自己做企业过程中有很多机会与中国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打交道,包括过去成功的,现在成功的,也包括成功后失败的,或者一直比较成功的。对于他们,我非常尊敬,如毛振华所说,企业家是民族的英雄。回顾当年我刚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的企业多半是小公司,甚至刚刚准备开公司,我知道他们的原始梦想是多么地简单与伟大,发展到了今天,他们中的佼佼者已经梦想成真。这些人和企业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本本不断出续集的书,我是从头读到尾的。因此,我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猜测他们的未来。
回想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我们这批人是在人生中一个重要机会到来的时刻,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实际上是中国现代国家创业的开始。过去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有工业、农业,但是缺少第三产业。当时有很多大农场、大工厂,如果你想在工业、农业里有所发展,确实很难。但在服务业里,出现了很多商机,假如你把握住这些机会,并且克服重重困难,持续做下去,就能把你的竞争者和对手都熬垮了。中国企业家的崛起,是因为中国有这样一个市场机会出现在我们前面,如果能够抓住机会,最后就能一跃而起。应该说,这是国家和时代创造了这样的机会。邓小平讲了一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石头在哪?不知道。摸不摸得着也不知道,我们就是那些去摸石头的人。
中国是全世界小老板最多的国家,换句话说,也是全世界有史以来企业家最多的国家。解释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竞争者巨多,可以想象,失败者自然巨多,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如同一场旷世大战,一方面出现了一批万众瞩目的英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失败者比比皆是。小到一个餐馆,大到行业巨头,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于社会是一种常态,于个人则是生命的博弈。我非常赞成柳传志先生的一句话:企业家是拿企业当命的人。正是由于成功的企业家群体具备这种素质,才能在遇到风险和挫折时表现出极端的冷静和坚忍,才能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大风大浪中化险为夷。如果说中国企业家有什么特质的话,这就是他们最大的特质。每一代企业家,离开或者失去了这种特质,其距离失败只有一步之遥。
我的研究生同学、同时也是我所钦佩的优秀企业家陈东升讲过,改革开放后有三代企业家: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沧桑、厚重、悲情的第一代企业家;政府官员、知识分子、社会主流精英下海组成的有责任感、使命感和执著的“92派”企业家;以海归派和网络英雄为代表的开放、阳光、新锐的第三代企业家。他的这种观点是很有见地和道理的。但是,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三代企业家也可以归集为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有很多新企业成立,但是各种资源是由国家计划配置的,企业负责人既无个人利益,也非自己调动市场资源创立企业,因此,不能称为企业家,而是企业经理人。真正的企业家阶层,应该产生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迄今为止的所有企业领导人,只要符合两个条件,就是第一代企业家:其一,其本人为企业创始人或创始人之一;其二,所创立的企业持续存在并为社会做出贡献。按照上述标准,我认为从鲁冠球、柳传志到马云与李彦宏均为第一代企业家。目前整体来说,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正值壮年,他们的历史使命尚未完成,绝大多数第一代企业家中的领袖人物有足够的潜能和机会带领企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成为世界级企业,创建全球化经营体系。这种使命不仅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第二个梦想,(在国内成功创建企业是他们的第一个梦想)也应该是中国人的第二个梦想。如果人们曾经疯狂地为姚明和刘翔们喝彩,为哪怕一个小项目的奥运冠军喝彩,为什么不能为柳传志、刘积仁、王文京、陈东升、田溯宁、张跃和冯仑们大声喝彩呢?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