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这一波食用油涨价应该看作是一种合理的价格调整。继续上涨缺乏支撑;
长期跟踪豆油走势的新湖期货分析师时岩则告诉本报,游资进场炒作,是农产品期货价格走高的最主要推手。
食用油集体涨价
从12月1日起,国内食用油企业开始陆续涨价,福临门向终端零售商发布通知表示,此次提价涉及大豆油、调和油、菜子油等几乎全系列的油品品种,价格涨幅10%-15%。而金龙鱼大豆油和菜子油,提价幅度则为6%-6.5%.
据记者了解,目前5升装的大豆油涨价幅度在6元钱左右,而花生油则涨了约10元钱,其他如菜子油、调和油等品种也不同程度提价。
对于此次提价,生产厂家给出的说法是,目前原料的涨幅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企业设定的食用油价格涨幅,企业面临的原料成本压力很大。
涨到70元又跌至40元豆油价格“跌宕起伏”
作为国内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油品种,大豆油的市场价格自去年以来一直在“跌宕起伏”。以5升豆油为例,去年3月最高卖到每桶70元的历史高位;到今年4月,一度跌到每桶不到40元;今年5月又涨到每桶49元左右,8月再次下跌至43元左右。眼下,虽然食用油价格再次上涨,但离去年高位距离尚远。
国家发改委的监测数据表明,12月上旬36个大中城市大豆调和油价格平均为每桶(5L)52元,比去年12月份的56.7元低8.3%,比去年3月份最高价71.3元低37%。今年1-11月36个大中城市豆油和菜子油零售价格仍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8%和23%。
外资“绑架”中国粮油市场?
这一次的食用油价集体上涨,引发市场上议论声一片,这其中,“外资阴谋论”的观点最为突出。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对进口大豆的高依赖,导致中国在大豆的定价方面早已经失去了发言资格。国际上的四大粮商进入中国后,目前,国内70%以上的榨油企业被跨国粮商或控股或参股,几大主要品牌的食用油背后都可以找到跨国资本的身影。随着跨国资本对国内市场的掌控,食用油价格之所以屡次大涨大跌,根源就在于定价权在国际粮商手里,因此,垄断集团是食品油价格上涨的真正推手。
官方:外资操控并不存在
“中国食用油市场并不存在外资操纵的问题。”面对外界的质疑,近日国家发改委官员正式出面对这种说法进行了驳斥,对于食用油价格,该负责人表示,预计后期国内食用油价格将在目前的价位上波动,但波动的幅度不会太大。
对于食用油涨价的原因,这位发改委人士将之归结为“由于国际市场大豆、豆油价格上升,国内食用油加工成本增加,使近期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
专家:“阴谋论”站不住脚
“我很反感有些人提出的‘外资阴谋论’,这种说法明显站不住脚。”昨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这一波食用油涨价应该看作是一种合理的价格调整。
王瑞元告诉记者,如果“阴谋论”说法成立的话,那么作为民族品牌的福临门(中粮集团旗下品牌)和鲁花在国内市场上同样占据相当大的份额,这又从何解释呢?“事实上,中国的食用油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如果外资品牌有垄断行为的话,中国政府能坐视不管吗?看一看前些时候的汇源收购案,中国政府对反垄断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
王瑞元认为,原材料的涨价,必然而向下传导,食用油此次涨价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比如花生,去年最低时每公斤才5元,今年已经涨到了8元多,这种价格传导是一种市场行为,与垄断无关。”同时,涨价对农民也是件好事,农产品的涨价可以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从目前来看,食用油涨价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价格上涨。如果真的到了一定程度,国家会有相关的价格干预政策出台,国家会采取措施来控制油价,但现在很显然还不是时候。从目前来看,国内食用油市场并不存在供应短缺,因此继续涨价还缺乏理由。”
期货人士:游资炒作推高农产品期价
“从期货价格走势来看,今年以来大豆和豆油从下半年开始有一波涨势。”昨日,长期跟踪豆油走势的新湖期货分析师时岩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国内大商所的大豆期价从3300元/吨涨到了4200元/吨,涨幅为27%,而豆油则从5900元/吨涨到了最高8200元/吨,上涨了28%左右。
时岩告诉记者,期货与现货市场往往是联动的,国内农产品是从下半年开始涨的,从资金量上也可看出,下半年农产品期货交易的金额有一个明显的增加。“国内大豆和豆油期价目前走势还很强,原因除了国内大豆、花生和棉花今年的减产因素外,主要就是通胀预期在起作用,一些游资进场炒作,是现在大部分农产品期货价格走高的最主要推手。”
对于国内食用油此次涨价,时岩认为外资在其中肯定不是主要原因,通胀预期和成本压力应该才是主要的。
扩容加速 3周连发29只新股日线三连阴 再度失守3200新股定价过高,谁会是“破发”第二?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