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合作社试水以销定产 助力农产品走出价格涨跌圈
来源:燕赵都市报 更新时间:2009/12/18 11:54:21   
>> 相关新闻链接
·秦皇岛将推行“预付款消费”试用合同 ·京唐港区跨入亿吨大港行列
·河北省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标准 ·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在石开幕
·保护公民财产权应是拆迁条例修改核心 ·水价听证“被代表”的无奈
·石家庄拟打造“全国第一低碳城” ·涞源境内发现河北省最大铜矿
·拨打96399预订折扣机票 ·寻找“调结构促内需”的板块机会

    与超市签订全年甚至多年供货合同,与一级批发商签订合作协议……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以销定产”方面做出的种种尝试,都是为摆脱一家一户小生产的盲目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市场后果。

    一年增收两三万  菜农翁鹏程的增收账本
    “加入合作社后,一亩地平均要多收两千多元,家里有15亩地,一年要增收两三万块钱呢”,电话那头,固安县郭翟村村民翁鹏程一五一十地算着他的增收账。
    翁鹏程是河北固安顺斋瓜菜种植合作社的成员,他所在的合作社已和京城著名连锁超市“京客隆”签订了五年的供货合同,每天为这家超市供应16吨蔬菜。
    农超对接,让翁鹏程充分体会到了订单农业的好处——— 就是价格有保障,也不用每天愁菜的销路。虽说供应超市的蔬菜价格也还是随行就市,但因为使用的农药、化肥都是合作社统一供应,蔬菜安全有保障,卖给超市的价格通常比当地一般蔬菜的售价要高出5%-10%。“再加上合作社统一供农药、化肥、种子,比市场零售价格要低10%左右,开源节流两项加起来,比原先多收20%左右”,翁鹏程说。
    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今年我省11个设区市共有13家农超对接的试点,将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销售。这一举措使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下降了20%-30%,农民收入提高了10%-20%。

    试水以销订产  不再为卖菜难发愁
    增收之外,对于翁鹏程来说,加入合作社,参与到这种以销定产的农业生产模式中来,最让他踏实的是不再为“卖菜难”发愁。“以前总是为卖菜着急”,翁鹏程说,现在只管按照合作社的要求把菜种好。每天在规定时间内把菜送过去,检测合格就OK了。
    接下来的事情,包括蔬菜的筛选、清洗、过秤、套保鲜膜、包装、运输,还有此前签订供应合同,品牌的培育和市场的拓展,则全部交给合作社由专人去完成。
    在翁鹏程看来,与大超市对接是他单打独斗时无法做到的。“超市根本不会一家一户地去谈订单,太麻烦了”,而且一家十几亩地,种植品种单一,而且一茬黄瓜也就七八个月的采摘期,根本无法满足超市要求的常年供应。“我们合作社成员包括21个村街的900多户菜农,一共8000多亩地,基本上按照各自的种植习惯进行分工,相互错开种植时间和品种”,顺斋瓜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张顺斋介绍说,这样的安排,能保证黄瓜、西红柿、萝卜、豆角等24种蔬菜的常年供应。“农超对接能够形成稳定的供应链,这种大生产和大流通的对接,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这对农业这个脆弱的生产链条来说是个有力保护。”采访中,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说。

    稳定供应链助力  农产品走出暴涨暴跌怪圈
“成立合作社目的就是为了有效连接小生产和大市场,由合作社股东们共同来判断市场,种什么由他们来决定,农民无需为种什么和怎么卖出去发愁”,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前不久的一次论坛上,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房爱卿说,目前我们国家由于种植、养殖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零售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使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的功能还没有很好的发挥。这也是农产品供应和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
    “比如今年的大蒜,价格已经翻了几十倍,辣椒的价格也翻了几十倍”,房爱卿说,这是因为去年这些农产品价格比较低,所以今年大家种的就少了,价格也就因此升高。而且由于小生产无法与大市场对接,农民在养殖种植过程中无法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只能是趋同行为。你今年种蒜薹、青椒,我也种,这种市场需求意识需要借助规模生产建立起来。
    “随着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提高,稳定的市场供应链将会普遍建立”,有资深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说,像美国,大农场与大零售商的对接占主流,批发市场只占流通业态的10%-20%,农产品供应和价格才会稳定,中间商也不会有太大炒作空间。

    ●一个范例
    风险利益共担的订单农业
    在此前举办的自然灾害下城市民生保障与农超对接高层论坛上,论坛嘉宾、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房爱卿以生动的事例,向与会嘉宾讲述了国外成熟的规模农业、订单农业,以及它带给供求双方的风险和利益共担机制。
    “去年到巴西、阿根廷访问,看到大豆长得非常好,就问,我们以优惠的价格买你们的大豆怎么样?”房爱卿说,对方回答说,再优惠也不卖给你,因为我们种植前就卖出去了,卖给了世界四大粮商。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是只在今年市场好的时候订我的,市场不好的时候也订我的。而且种子给我提供最好的,在技术方面,在化肥、农药实施过程当中都给我很好的指导,我们已经建立了几十年的稳定供应关系,所以你出再高的价格也不会卖给你。
    “这说明他们需求决定生产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了”。房爱卿说,如果我们现在还实行那种农户分散的生产,小的批发商批发,农户市场销售,今年买你的,明年买他的,没有一个稳定的供应商。那么需求通过流通决定生产,这种功能永远也发挥不出来。
    “农超对接我觉得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认为,农超对接目前尚未完全实现订单生产,以后可以向订单生产这方面迈进,这样既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市场的波动幅度就会缩小,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