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殊途
无论从公司治理结构和战略发展眼光,与国药控股相比,国药工业稍逊一筹。
甫一成立,国药控股建立了董事会。10个董事席位,国药集团4席,复星3席,还有豪华独立董事团——王方华、陶武平和谢荣。这里不能不提及一人,当时的总经理陈为钢。王方华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是陈为钢的老师。陶武平曾为周正毅、唐万新辩护。据称,在国药30多年,陈为钢唯一一次进法院打官司,站在被告席,是因为国药的历史遗留下来的产权问题。这些与陶不无关系。陶武平是陈多年的朋友,交情不浅。与郑鸿一样,陈为钢同样低调,18岁开始在国药集团上海公司工作,是上海老医药。
郑鸿和董事会信任陈为钢。“他思路清晰,方向感和执行力都很强。”上述国药集团高管称。国药控股成立时,陈任党委书记、总经理。
2003年中,陈为钢认为,有效扩张的时机到了。当时国药控股的战略是,中国最大的药品及医疗保健产品分销商及领先的供应链服务提供者,拥有中国最大的药品分销网络。“我们选择一些重点城市测算,达成的共识是,上海是我们大本营,份额一直无法超越 上海医药,这是因为产业链条的不完整性。而广州地区,是没有完善的医药分销网络,这里肯定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决心要拿下这里。”上述高管称。
恰在此时,深圳市政府出售 一致药业。一致药业是一家医药流通企业,它的营销渠道在华南地区举足轻重,其下属的深圳市一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名列全国零售连锁业第3名,拥有150多家连锁店,在深圳医药零售市场占有约70%的份额。2003年全年,一致药业净利润1500万元。
除国药控股外,上海医药、海王生物、东盛集团、健康元、广药集团共6家医药企业进入最后竞标。国药控股董事会决定全权委托陈为钢,整个过程所有事情都是陈自己在第一线做决定。
“一是信任,二是不可能再通过董事会开会讨论这讨论那了。竞争对手输就输这儿,他们还要回去研究。他们研究的时候,我们早就已经出方案了。”上述高管称。
陈为钢和一致药业打了几十年交道。他知道它的潜在价值,只是管理上面出现问题,财务报表才难看。2004年2月,国药控股以1.9亿元的价格迅速夺得一致药业控股权,净资产溢价率27%。
通过并购一致药业,国药控股正式整合广州市场。此后,其市场覆盖面从广东省扩大到包括广西、福建、湖南等华南十多个省区。国药控股成为了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拥有全国多个地区的一级批发网络,2005年销售收入在200亿元左右,净利润1亿元左右。
国药控股在谋划华南市场同时,北京布局刻不容缓。彼时,国药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与国药股份由于业务上直接竞争,内部整合提到议程上来。2006年4月,国药股份控股股东国药集团与复星医药、复星大药房、国药控股共同签署了《增资扩股协议书》,国药控股将国药股份收入囊中。复星方面再以现金出资,合计约3.1亿元。
至此,2006年国药控股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据点的全国布局完成。而同样是2006年,国药工业饱尝挫败。
回到2004年。是年9月,国药工业花掉近5亿元收购云南医药集团50%的股权。不仅如此,云南省政府要求郭家学答应,到2007年,重组后的新云药集团销售收入要达到120亿元,税收11亿元,净利润3.4亿元,否则云南省国资委将从国药工业的7.5亿元现金中扣除,并重新选择合作伙伴。而2003年,云药集团的销售额只有30亿元。
“后来,我们发现,云南地方政府对多元化股权理解和我们不尽相同,死死守住,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股权多元化,因此国药集团在2006年退出了。”郑鸿说,“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确实没有搞工业的经验。”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