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宋志平:国药寻魂
来源: 中国企业家 更新时间:2009/12/15 17:13:20   
>> 相关新闻链接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免费是互联网精神实质 ·任志强炮轰社科院:85%家庭买不起房结论荒谬
·国务院表态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信用卡恶意透支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教你选购橄榄油 ·秋冬季节如何选内衣?
·8家创业板公司发行价“火热”出炉 ·调结构须兼顾保障就业
·“娃娃脸”或更长寿 ·从食用油涨价反思“做大做强”

    逼出来的第二条路 

    一直以来,国药集团对发展工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贴牌生产;二是通过并购其它制药厂发展工业。

    先看后者。“现在国家已经有了这么多成熟的,像搞抗生素的制药厂,镇疼药的制药厂,维生素的制药厂,那些都是大的国有企业,不能重步他们的后尘。国药集团没有技术资源,而人家技术人员都是成千上万的储备。没人就搞不起来。”一位国药集团高管称。

    无疑,国药集团最大的特质就是国药控股。目前,其拥有覆盖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和地区的医药营销网络,与4000多家国内外供应商、2000多家分销商保持着密切业务合作,经营医药用品近2万个品规,分销网络可直接覆盖12000家医疗机构和9000家药店。国药控股为国药集团贡献了80%左右的销售额,是集团盈利最大的一块资产。

    在美国,为提升医药分销企业的毛利率,医药公司将普药贴牌生产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美国最大的医药分销企业Mckesson2006年销售规模880亿美元,其中贴牌生产规模达到300亿美元。“从全球医药分销业的发展轨迹看,分销企业和连锁药店介入上游生产或者是采取OEM贴牌生产是趋势。借助于网络优势,这可能是国药工业应该尝试做的。”上述高管认为。

    但国药集团最早尝试的是后面一条路。

    2003年8月,国药集团与东盛集团组建国药工业。东盛集团投资4亿多元现金占49%股权。底子来自于国药集团老国药工业,其在计划经济的时候负责管理全国原料药的分配。

    国药工业也曾风光。2004年,国药工业与华润、华源、复星竞购云药集团。国药工业最终胜出,控制了国家四大秘方医药企业之一、绩优上市公司—— 云南白药。

    “你看过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吗?抗大的老师给学生每人发了一支枪,一个印,对学生们说,去吧,发展抗日根据地去吧。这不跟当年的国药集团发展工业一样吗?”一位知悉内情的人说道。

    郑鸿就是那个“学生”。郑鸿出任西安杨森董事长10年。“开放”、“愿意给年轻人机会”,郑有“中国医药黄埔军校校长”之称。西安杨森成立于1985年,是美国强生公司在华最大的子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合资制药企业之一。

    “强生挑选合作伙伴是很认真的,选对了它才有123年的历史,才有今天。”郑说。眼前的郑鸿,一身白色小西装,和蔼。难以想像,这是传说中的极度低调、雷厉风行、强硬干练,曾在医药界拥有无可比拟的权势女人。9月30日,62岁的郑鸿接受《中国企业家》独家专访。

    与大多数医药企业不同,国药集团的组建可谓“先有儿子,后有老子”,其成员企业大都有50年的历史,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开始承担全国的医药批发和调拨任务,在医药工业方面鲜有作为。

    郑鸿要做的是,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突出发展商业。其时,国药集团一直腰包瘪瘪。医药生产企业一般要求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回款天数在30-45天,而下游客户(比如医院)对流通企业的占款时间在60天左右。医药商业企业实际上起到了一个“垫资人”的作用。可怜的是,国药股份上市后,存续资产没有机器,没有科技含量,没有产品,只有不动产,像土地和库房。大部分贷款只能是流动资金贷款,当期的贷款还付银行很快。

    没钱,怎么发展存续下来的医药商业?只有改制。21世纪初出现的国企改制高潮,个中原因多呈立体状。宏观政策方面,2002年底,十六大报告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潮流之下的国药集团怎么才能体面地活着?当时国有企业旗下的子公司先向财政部交定额的税费,财政部再将税额折合成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管理费。一辈子靠这个活着?郑心有不甘。

    “一个企业集团,总也倒过来问儿子要钱,还让儿子好好经营,或者监管儿子,这些可能吗?这点钱对谁都不能激励,都是过日子勉强温饱的钱,激励谁啊?”郑鸿说,“改制。我用分红得来的钱养活自己,名正言顺。”

    改制的路径大致有三个:第一,找大国企。当时国企理论上意识到了多元股份化,但还没有意识到现在得行动。第二,小国企不可能。郑鸿要的是活钱,他们也没有。第三,外商投资企业也不可能。WTO正在谈,外商不能涉入商贸。

    “就剩下民营企业给我。”郑鸿说,“你说得对,我真是被逼出来的。”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