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食用油价涨得很厉害,市场份额领先的金龙鱼和福临门两大品牌,大豆油涨幅都在6%以上,高的甚至达到了15%。
厂家的说法貌似理直气壮:国内进口大豆主产区南美今年遭遇旱灾,明年交货的大豆期货价格从7月份以来已经上涨了近20%,国内食用油价格是被迫涨价。但央视12月13日播出的《经济半小时》却直指这是谎言。央视调查的结论是:这轮食用油价格暴涨,是厂家合谋操纵的结果,与所谓的成本增加无必然联系,因为不少企业现在加工的大豆是几个月前进口的,当时的价格比现在低得多,生产成本并不高。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周有金指出:本次豆油涨价之后,多数企业利润空间巨大。这种巨大的利润空间,被央视在报道中直指为“暴利”。
可以佐证央视调查结论的,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12月12日的表态。他指出:目前已确定巴西和阿根廷明年的大豆都要增产,食用油价格明年一定会降。而巴西和阿根廷正位于厂家所说的“国内进口大豆主产区”,既然增产已经确定,所谓明年的大豆期货价格暴涨,也就很难站住脚了。
关于此轮食用油价格暴涨的原因,央视在报道中还提到了一点:对进口大豆的高依赖导致中国失去了大豆定价的发言权。目前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四家跨国公司分别是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在业内被称作四大粮商。媒体报道称,此次涨价幅度较高也是最早开始涨价的金龙鱼等品种,正是四大粮商旗下或者是控股的品牌。
以上信息可以推导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作为第二生活必需品的食用油,已经实实在在掐住了中国人的喉咙,这只无形的手并不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市场”,而是披着市场外衣的“垄断与合谋”。面对这样的挑衅,如果物价部门再以“尊重市场”为由无所作为,那就是漠视“最大的民生”,也是对“市场经济”的最大误读。
我们当然要尊重市场,尤其是在完全竞争领域,政府的确不该伸手,因为市场竞争能自然带来公平。但现在的食用油市场,显然已经被寡头垄断之手操纵,零售市场看起来你死我活,但原料大豆被四大寡头操控,市场竞争就是假象——— 寡头一发力,零售市场就是应声虫,只能跟着涨,最后倒霉的是每天要吃油的老百姓。面对这样伤及民生的“伪市场”,物价部门不应放任垄断寡头的行为。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前几天说,“现在不存在通胀预期,物价仍在低位运行”,这话弄得八成网民很不爽(12月14日《成都商报》),大家不爽的理由之一,就是食用油等民生商品最近涨得厉害。相信这些网友看到央视的报道会更冒火——— 原来食用油涨价是如此“别有用心”。管理部门现在要做的,已经不是告诉大家不要囤积,也不是让大家等待遥远且不确定的“明年油价必降”,而是马上调研,把“人为操纵油价上涨”这一说法坐实,把大家的咽喉从寡头垄断之手中解救出来——— 市场竞争既是谎言,政府之手就该马上伸出,涨价审批甚至限价,都是丝毫不过分的手段。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