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执行10年的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的最新修订方案计划,将于近期递交国家标准委。据了解,自申请暂缓实施电摩新国标后,中国自行车协会也加快了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的修订。该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金龙表示,电动自行车标准最新版本的修订方案计划今年底或明年初递交国家标准委,届时在最高时速和重量标准上会作调整。(12月14日《成都晚报》)
中国自行车协会加快修订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显然是为了对抗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拟定的“电摩国标”。尽管国家标准委声称,电动自行车与电动轻便摩托车是具有明显不同特点的两种产品,但自行车协会为了捍卫本行业利益,不得不修订标准。无疑,相关行业之间的博弈火药味越来越浓了,加上中科院院士和省市行业协会的介入,这场博弈无疑将更加激烈。
为本行业争取利益,这是行业协会的职责。但是,行业之间的利益争斗,显然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因此,不排除行业之争产生不公平的结果损害公众利益,更不排除行业之间由争斗变成合谋,使行业利益最大化公众利益最小化。很显然,指望某个行业协会为公众利益代言是不现实的。即便行业之争中扯出公众利益,也是拿公众利益说事,而不是真为公众代言。
“电摩国标”之争谁来为公众代言,这是我们必须要直面的问题。然而,在“电摩国标”之争中,我们只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为公众利益说话,比如,“制定电摩标准何不问计于民”,“骑电动车考驾照实质即权力打压权利”。可以说,为公众利益说话的音量相比行业协会、国家标准委的音量要小很多。在此次事件中,行业协会成了新闻的主角。
行业协会的声音之所以大,是因为行业协会是一个组织,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周密谋划的,而为公众利益说话的声音则显得零散。所以,围绕“电摩国标”之争,不能只是公众自发参与讨论,必须有专门的机构为公众利益代言,让“电摩国标”之争从单纯的行业之争变成多方博弈,让公众利益代言人参与到标准制定过程中。
显而易见,中消协是代表公众参与标准制定的最佳代表。然而,围绕“电摩国标”的争论进行这么久了,却一直没有见到中消协的身影和听到中消协的声音,甚至在网络上搜索,关于中消协与电动自行车的新闻也非常少。这就让人难以理解,“电摩国标”与消费者权益密切相关,中消协怎能不出场?
而且,我还发现,在与民众密切相关的国家标准中,没有一项在制定过程中有消协和消费者代表参与的。为什么不让消费者代表参与国标制定?一种说法是在标准的拟定过程中,请消费者代表参与很麻烦,因为消费者代表没有专业知识,不能为标准拟定提供建设性意见;另一种说法是,起草和审验标准的专家本身也是消费者,他们会考虑维护自己的利益,请消费者参与标准制定没必要。
但我以为,虽然消费者代表不一定有专业知识,但有常识,中消协更应该组织有关专家代表消费者说话。因为国家标准不能完全由行业协会聘请的专家来拟定,还必须有专门代表消费者利益的专家,这样的国标才能真正照顾到消费者利益。因此说,面对行业利益之争,中消协的沉默是不应该的。中消协一旦沉默,某些强势利益集团就可能会左右国标,从而损害公众利益。
国标的合理制定程序应该是,中消协与相关行业一起参与国标的拟定,让国标从一开始就公平合理,然后在国标正式实施前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只有让公众充分参与,国标才能不被行业协会和强势利益集团左右。据说,欧盟消保局规定:各个部门无论制定什么规定,都必须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相协调。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