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创新呼唤“王者归来”
来源:河北日报 更新时间:2009/12/15 10:39:10   
>> 相关新闻链接
·买到假手机可要求双倍返还货款 ·买?不买?业内呼吁市民理性购房
·“电动车新国标”引发保险尴尬 ·石市70万辆电动自行车“生死未卜”
·辛集打造皮革业“旗舰” ·期待新农保之光穿透城乡二元屏障
·烂尾楼重生是楼市泡沫的“风向标” ·武广高铁的高票价要“高得有理”
·石家庄市区二手房量价齐升 ·食用油价格“涨声”又起

为什么没能走上“金色坦途”

    在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一座乳白色的制药厂,里面运转着世界领先的仪器设备。模块、基因、克隆……这些名词足以让人感受到这家公司的科技含量。

    这就是华药10多年前投资3亿元打造的金坦生物制药基地。用基因技术GeneTech的英文译音作名字,寄托着华药借生物制药走向“金色坦途”的美好愿景。

    “金坦的生产线,目前依然是国内最好的!”11月25日,谈起1997年公司创建时上的设备,总经理姜杨依然信心十足。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3次换装,记者终于走进了模块式钢结构车间。车间负责人介绍,生产线已获欧洲GMP认证,药品从生产线上“流”下来,就可以进入国际市场。

    在金坦投产之初,已经顺利实现吉姆欣、吉赛欣、济脉欣、重组乙肝疫苗等4种生物制药产业化。一家制药企业旗下汇集这么多生物技术产品,在当时的国内可谓凤毛麟角。而且,按照当时进口价格计算,仅生产600至800克基因工程促红细胞生成素(济脉欣),产值就可达到9亿元。

    如今10多年过去了,产品依旧是当时的4个品种,期待的“金色坦途”并没有如愿开启。“建成投产的前几年,金坦一直在赔钱。”姜杨介绍,去年,公司销售额1个多亿,利润4000多万元,但在整个集团的比重微不足道。

    作为我国最早涉足现代生物制药的企业,为何如此步履维艰?

    “说起生物制药,大家的印象是高精尖。其实目前国内生产的基本是仿制药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很少。”姜杨说,我国医药领域的创新主要是引进消化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很少有原始创新。华药也不例外,尽管这4种药品是自主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但在国外早已有同类产品投放市场,华药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于二类药品。

    正因为没有专利,产品一上市,就面临着众多仿制药的竞争。特别是近年来,看好生物制药这块蛋糕,国内多家药企开足马力进军这一市场,单是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生产厂家便有十几个,与金坦的济脉欣展开激烈竞争,华药的生物药品受到极大冲击。

    据介绍,国内97%以上的药品为仿制药,众多药企为了抢占市场,大打价格战,致使利润一再摊薄。“创新药物的缺乏已经成为华药发展的‘软肋’。”华药总经理张千兵说,和金坦的生物制药一样,华药目前虽然在营养保健品、生物农兽药等领域拥有500多个品种,其中不乏高端产品,但都不是专利产品。“在化学新药的竞争中,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已经没有太大发展空间。”

知识产权的“痛”与“憾”

    因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短短20多年间,美国安进生物技术公司一跃成为股票市值800多亿美元、年销售收入80多亿美元的大型跨国公司。“新药+知识产权=巨额利润!”说起这些国际医药巨头的案例,华药新药研发中心主任张华一再表示,新药研发是药企可持续发展的“金链条”,企业做大做强,归根结底要靠这些“王牌”产品。

    “当前,药企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规模的竞争,而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张千兵说,谁拥有较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谁就能占据竞争的制高点,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前,华药在抗生素领域坐头把交椅,现在市场重新洗牌,华药能否重振雄风,取决于是否拥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其实,从金坦算起,华药已在“自主知识产权”这条路上探索了十几年。这种超前的意识和胆略,来自“有产品、无产权”的切肤之痛。

    张华介绍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华药与中国医科院合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在世界上首家研制成功有“抗生素之王”美誉的“万迅”,并实现批量生产。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实施专利保护,这样一个被华药视为自主创新“典范”的新药,却被美国Lilly公司抢先注册。这成为华药永久的“痛”和“憾”。“有产品、无产权”的教训,促使华药痛下决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993年,华药在国内同行中率先成立新药研究中心,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技术创新试点企业。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