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4日,记者来到华药新药研发中心实验大楼,只见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微生物的筛选、检测,细胞随着离心机的快速旋转而破碎,新的物质在不锈钢罐里生成……“它是华药的科技成果‘转化器’,具备持续开发新药的能力。”张华自豪地说,新药研发中心所保藏的微生物菌种数量已达4万余株,成为国内制药企业中最大的药用微生物菌种库和化合物库,它还是我国目前在微生物药物领域唯一由国家命名的研究中心,这为企业自主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毋庸置疑,华药的技术力量在国内医药行业首屈一指。但是,制约其实现创新的“瓶颈”何在?“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资金。”张华心急如焚。近年来,华药每年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近4%,在新药研发上的投入累计达10多亿元,虽然这在国内制药企业已属难得,但对于一个全新药物的开发远远不够。
他告诉记者,国际上创制一个新药一般要8至15年、投入5至8亿美元。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外医药巨头研发新药的投入,至少要占销售收入的10%至15%,其中瑞士罗氏为20%、美国辉瑞为23%。以我国现在的投资方式,如果仅仅依靠一个企业投入,无异于“杯水车薪”。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但记者采访时得知,近些年,因为企业陷入困境、缺乏激励机制等,华药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创新的动力明显不足。
冀中能源重组华药之后,董事长王社平来到新药中心调研,当得知一个科研项目产业化前景广阔时,当即表示,如果项目成功实施,一定重奖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上,我们将不惜重金引进尖端人才,不惜重金奖励有功人员,不惜重金开发高端产品。”王社平说,华药当务之急是全力以赴加快研发步伐,实现由以仿为主、仿创结合,向以创为主转变,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
华药人立志:三年之内,要争取拿到4个国家一类新药。
期待“重磅炸弹”
世界药品市场的“王牌”药物立普妥,一年的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一个药品,几乎是中国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的一半。美国辉瑞公司的抗高血压药物“络活喜”,最高年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没有创新型‘重磅炸弹’的支撑,仅凭仿制量大、价廉的普药,难以实现跨越发展。”张华介绍,国际上将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品称为“重磅炸弹”,全球已有100多个这样的“炸弹”,但中国至今没有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磅炸弹”。“不要说‘重磅炸弹’,目前华药销售额上亿的产品也不多。”张千兵说,要确保华药有自己的“重磅炸弹”,不能500多个品种全面开花,而要重点突破,使种子选手脱颖而出。
隆冬时节,华药新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在这里,投巨资打造的头孢领军企业已显雏形。同时,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项目也在紧锣密鼓谋划施工,计划建设年产15吨培养基级白蛋白生产线。“如果说,延长抗生素产业链的头孢项目将解决华药的吃饭问题,那么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等高科技项目将是华药打造国际医药强企的支撑。”张千兵说,白蛋白产品的提纯度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计上市后利润丰厚,将成为华药未来的“重磅炸弹”。
此外,今年7月,华药获得了针对狂犬病毒的我国第一个全人源基因工程抗体的临床研究批文;新药公司还取得免疫抑制剂、生物抗癌新药、新型抗生素等诸多创新成就,在抗肿瘤、抗真菌、代谢调节、免疫调节、抗老年痴呆等领域,均有望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已经走过50年风雨历程、期待成就“百年老企”的华药,正在挣脱低端、低价的束缚,向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全新领域挺进。一个凤凰涅槃的新华药正迎面走来。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