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买房真的能防通胀吗?
来源:燕赵都市报 更新时间:2009/12/14 14:10:03   
>> 相关新闻链接
·高管薪酬,应该是职工多少倍 ·10亿吨特大铁矿30年猜想成真
·6企业产儿童内衣成健康杀手 ·河北建投新能源公司碳减排获收益2000万元
·扶贫是“特惠”不是“普惠” ·“华北第一跨”呼之欲出
·晶龙太阳能:技术创新盈利超亿 ·“医药长子”之痛
·石家庄新商业副中心将现身东南商圈 ·廉价航空拉低石家庄票价

    2009年的楼市疯狂注定将成为中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一个独特景观,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07年的炒房热在今年又被推上一个新的高峰,这里有一个奇怪的悖论:一面是政府不断重复“通胀还很遥远”的定调,无数经济学家和媒体也在发出“当心买下楼市通胀”的预警,但另一面却是无数疯狂的资金在涌向楼市。明明是楼市的泡沫正在越吹越大,为什么那些精明的炒房客仍然疯狂追逐?答案只有4个字:通胀预期。

    然而,资产投资的铁律是,当最多的人最疯狂地热议某个投资品的时候,就是这种投资品进入疯狂泡沫期的大众情绪征兆。

投资热席卷楼市

    在一项针对北京楼市的调查中,显示在北京三季度购房人群中,购房人主要用来投资保值或自住兼投资的比例达到了65%,而在二季度这一比例仅为32%。从中不难看出,投资已经取代自住而成为目前楼市最大的主题。

    在中国,谁是政策的先知先觉者?除了专业炒股的股民和投资机构外,恐怕就是那些专业炒房的投资客了,而从以往的历史来看,投资房产也的确是不会亏本的买卖。购房到底能否抵御通胀?不妨做一个大跨度的数据对比。2000年-2008年,我国CPI增幅依次为:0.4%、0.7%、-0.8%、1.2%、3.9%、1.8%、1.5%、4.8%、5.9%,而全国房价指数增幅依次为:1.1%、2.2%、3.7%、4.8%、9.7%、7.6%、5.5%、7.6%、6.5%。对比结果一目了然:每年的房价涨幅都大于CPI增幅。

    正是这种“买房抵御通胀”的心理预期,使得2009年的楼市出现了“抢房如同抢购大白菜”的奇观。一套上百万的房子好几个人抢,买房子需要托关系,排号费炒到10万的疯狂局面在各地真实上演。更为离谱的一幕是,杭州的买房人提前几天在即将开盘的楼盘处排队等房,为了维持秩序,当地不得不动用武警和警犬,开发商出于安全考虑,只能提前开盘。而在深圳,房价越贵卖得越好,每平方米超过5万元的豪宅开盘,几天内就被一抢而光。

    这种疯狂的氛围就像病毒一样极具传染性,也成为2009岁末楼市的典型写照,同时也造就了开发商们百年不遇的“黄金时代”,但问题在于,这种盛景能维持多久呢?

楼市火暴的台前幕后

    按照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分析,今年来楼市的量价齐升与三个因素有着直接关系:首先是宏观面经济与信贷的持续增长,其次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大量的货币流动性,再次是购买力。

    但这只是楼市繁荣的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在目前的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像楼市这样吸纳如此之多的“热钱”,股市虽然也是选择之一,但风险太大。

    如果把中国楼市的这一波上涨放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来看,“避险+保值”为大量过剩资金进入楼市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这其中,由于全球性信贷宽松而产生的大量热钱,加上国内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在不到一年间释放的近10万亿信贷资金,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推动经济的复苏,同时又成为可怕的通胀阴影。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近来被人们看到的大蒜的疯狂。“海外热钱的涌入,赌的就是人民币升值,这和2007年时的情况有些类似,它直接推高了京沪深等一线城市的高端房价,对于这些热钱来说,它关注的不是现在的价格,而是未来人民币升值后的资产溢价。”长期关注投资市场的资深人士林佳告诉记者,他认为这些海外和国内的流动资本之所以敢大肆进入,正是因为中国的楼市有一个致命的软肋,即政策不会轻易剧烈调整,所以就开始放心大胆地炒作起来。

    此外,在林看来,对楼市政策的制定者来说,目前这种局面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次优选择”,通过楼市吸纳大量过剩资金,可以避免对宏观经济的其他层面造成重大冲击,可以为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