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
由于山寨电动车被曝光,本欲借电动汽车新能源概念实现转型的中国农用车巨无霸——时风集团,再次遭遇挫折。
11月16日,时风集团销售公司经理刘军波告诉记者,电动汽车虽然还在销售,但每天的产量不过20余辆。而在省会济南,时风电动汽车代理商已将库存车辆全部退回时风。原因一是无法挂牌,二是交警查到便会强行罚款,令车主头疼不已。
原本在2004年就筹谋进军轿车行业的时风集团,于2007年开发出一款面向乡镇的电动汽车,虽然外形酷似奇瑞QQ,却寄托着时风集团转型的重任,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令时风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正在迎来巨大商机,遂提出“百万台电动汽车基地”计划。
公司借此进入山东省新能源汽车重点培育企业名单。但因为一直缺乏国家相关资质认证,时风电动汽车目前已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之中,时风集团“百万基地”也面临夭折。
政府抬上马的电动汽车新贵
今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的一纸批文,令全国最大的农用车公司时风集团意兴阑珊。
6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复,时风集团被准予生产制造电动观光车。所谓电动观光车,是指专为旅游景区、公园、大型游乐场、封闭小区、校园、花园式酒店、度假村、别墅区、城市步行街、城郊结合区、机场、港口、码头等相对封闭开发的乘用车辆,并不能在城市道路上行驶。
此前时风集团一直做工作并动用政府资源希望能为时风电动汽车放行,但最终未能如愿。
时风集团开发的电动汽车分为两种,装有10块电瓶,最高时速50公里/每小时,一次充电行驶200公里,售价3.08万元起步和装有8块电瓶一次行驶120公里,基本售价2.58万元。两者外表完全相同。
据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专家介绍,时风电动车未能如愿上路,与拟议中的电动汽车标准有关。据说等待批准的该标准有两项关键指标:一是时速不得低于每小时75公里;二是一次续航里程不得少于160公里。时风电动汽车显然达不到这两个标准。
是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催生了时风电动车的早熟。2007年下半年,时风集团在试生产了5000辆电动汽车后开始在周边市县销售,2008年7月,聊城市人大专门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时风电动车的管理办法,也由此形成当地独特景观,买时风电动车不必挂牌,开电动汽车上路无人查扣。
山东省态度亦很明确。2009年8月以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的《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培育时风集团等新能源轿车生产骨干企业,积极争取国家认可新能源汽车生产资格”。
100亿投资缺乏依据
今年9月,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向前来调研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介绍说,其生产电动汽车属有备而来。
自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时风集团生产商用汽车资质后,时风集团就投资5亿元建设汽车生产线,具备了相应的汽车设计、开发、检验、测试条件。2007年以后又成立电动车研究所,设立电动车生产部、销售部和计划室,专门负责电动车生产和销售,为电动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08年3月,时风开发的电动车经设在重庆的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试验检测,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规定;同年3月10日,时风电动车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
据介绍,今年5月时风集团《年产15万辆电动乘用车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国家环保总局批复,《年产15万辆电动乘用车生产项目申请报告》也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进行新能源汽车的跨类核准批复,而时风集团随后更提出“建设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的宏大构想——投资100亿元建设100万辆电动车项目,打造中国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
根据时风集团的电动车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将形成年产5万辆的生产能力(4.5万辆铅酸电池、0.5万辆锂电池);2011年达到年产10万辆的生产能力(9万辆铅酸电池、1万辆锂电池);2013年达到年产15万辆的生产能力(12万辆铅酸电池、3万辆锂电池)。今年5万辆的扩产计划将投资1亿元。
但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管理政策上的规定令时风集团不得不放慢急行军的脚步。按照今年6月17日国家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规定,时风电动汽车恐怕只能属于起步期产品,或者介于发展期产品阶段,也就是说最大限度“只能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销售、使用”。且要“对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原本欲借电动汽车实现从农用车向乘用车转型的时风集团不得不戛然止步。山东举办全运会前,刘成强对前来采访的媒体透露,“电动车只生产了5000台就不敢生产了。因为目前没有依据对其进行挂牌,制约了消费需求。而如果放开干,一年就能生产4万台。”
而10月以后,时风电动车仿奇瑞QQ的外形更被媒体冠以“山寨车”恶名,饱受“炮轰”,令其前景更加暗淡。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