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蒜价的刺激下,永年蒜农很冷静。
应该为这种屡经市场涨跌折腾的蒜农们冷静的做法叫好。
曾几何时,农民种地总在“一跌就少、一涨就多”的惯性思维指挥下,屡屡因踩不到市场价格变化的节点上,不断品尝“蒜贱”、“谷贱”、“果贱”带来的伤害。几经折腾,农民们正在变得聪明冷静起来,不断减少跟风种地的盲目性,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成本核算调整种植面积与结构。
在为这种做法叫好的同时,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解决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间的信息对称问题。
如今这种市场需求已不仅仅限于一个县、一个地区、一个省,这种市场需求已扩大至全国、甚至全世界。就像这次大蒜价格疯涨不能不说跟全球甲感流行有着密切关系。
大蒜属于农副产品,价格波动的幅度比粮食要大得多,单个蒜农乃至地方政府在面对市场的时候都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能为蒜农们做到的也就是提供信息、加强服务和构建平台。
不难发现,当蒜价高涨时,获益最大的往往不是普通蒜农;而当蒜价暴跌时,利益受损最大的却往往是他们。
有观点认为,这种现象存在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千千万万的蒜农与大市场之间缺少一种有效的对接机制,种植和营销之间是一般的买卖关系,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链条。
采访中,有蒜农表示,要想蒜价稳定,生产经营就不能着眼于一地一县,而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考虑。这就要求我们寻求突破,解决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畅,种植和营销之间利益不一致的问题。
有专家认为,高层政府部门或咨询机构应该建立农副产品价格预警和保险机制,通过有效措施,让生 产和营销双方公平分配利益,同时风险共担,从而让蒜农在价格波动中少受伤、不受伤。
只有实现了利益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蒜农们才有可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与产品产量。希望市场信息与农业生产的不对称不要再一直困扰蒜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