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白益民:中国建立财团经济模式
来源:博客 更新时间:2009/11/7 9:26:40   
>> 相关新闻链接
·茅于轼:房地产市场扭曲的宏观原因 ·邱海平:论中国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Levi:充满危机的转型? ·亨尼西:就业战
·余以为:民营企业家应该接受质疑 ·席梁村:央企形象危机的下一步是生存危机
·叶檀:余秋雨是攫取国有资产还是投资? ·张家口市申报四项河北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
·承德 投资4000万元的省级农业开发项目落户唐三营 ·商务部对美部分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为何屡屡失败

南方都市报: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多以失败而告终,比如中铝增资力拓、中海油竞购优尼科、联想收购IBM、上汽收购双龙等,无论是收购品牌、技术,还是石油矿山等资源,都是同样的命运,这里面我们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仅仅是因为“走出去”的经验匮乏?

白益民: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拓展海外市场,无论是收购资源、技术还是品牌,其实和打仗一样,无非是想占领那块阵地。打仗的话,你必须把周围的情况弄清楚,一上来就火力猛攻一个阵地,而没有一个铺垫过程,或者急于把主力部队开过去,动静很大,对方很快就能把你的主力给阻击住。

在这个方面,日本走过的路子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日本企业往往是分路包抄,比如说它的综合商社先布局,财团的关联企业分散开来,采用合资的形式,先在一个山头入股,再在另一个山头入股,通过此类的布局先建立人脉关系。其实最后能否完成收购,关键的还是这些被收购方的人是否认同你。如果他们把你当做伙伴而不是敌对的收购,那么趁他们危机或缺钱时再去收购,对方反而是欢迎的。日本的财团在进军海外的过程中,立足长远,做好铺垫,最后完成收购顺理成章。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一个是方式不对,大张旗鼓,等于把这个市场变相炒起来,国际市场应声而涨,也等于变相抬高了自己的收购价格;一个是出击的时机也不对,就像中铝收购力拓一样,资源价格正在回升的时候去收购,很容易被认为是敌对收购。其实收购最好的方式,是要有一个核心,而这个核心周围集结的是一个部队,化整为零,先几方出击,慢慢先建立关系,先尝试着一些小的合资,慢慢取得优先认股权。

在争夺印尼东部的天然气资源时,有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中海油当时买了印尼东固气田的部分股权,当时英国的天然气公司想出售它在东固的股权时,三井物产也想买这个股权,但三井物产并没有直接入股,而是它的一个合资企业入股了。当时中海油获取了优先认股权,当英国天然气公司要卖的时候,中海油就启动了此权阻击了三井物产。后来虽然三井物产没有进去,但实际上东固气田的股份里,除了英国的天然气公司及BP外,大部分都是日本的资本,包括双日、丰田通商、三菱商事等,但它们都是以合资的面目出现的,从外面是看不到日资的。日资通过这种方式,实际上已经把东固气田50%以上的股权拿到手了。虽然中海油阻击了三井物产,但其他的日资公司也启动了优先认股权,最后是中海油多拿了4.5%的股权,但日资企业多拿了6%的股权。

南方都市报:中资企业是一个“单兵突进”式的收购模式,直奔的目标往往就是“(控)股权”,但日本企业的收购是先在战略布局上把外围工事打通?

白益民:对。第三个问题出在思路上,中资企业的海外收购已习惯于美国投行的做法。美国投行采用的是一种金融模式,是金融家的思维主导,就是盯住“股权”,用钱去砸。中国很多海外收购主要的依赖方就是美国投行,依赖它们的信息,依赖它们的判断。它们收购的一个标准是看财务报表,但实际上收购一个企业或资源并不简单是一个财务报表的问题,还有当地的政经资源问题、法律问题、环境问题、市场问题,以及它们在整个产业链的关联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企业的财务报表里是看不出来的。财务报表只是把资产、盈利等数字化而已,然后估算一个值出售,卖出的其实是一个数字概念,很多时候等收购完后才发现是一个陷阱,就像中铝收购力拓被套在高点,上汽收购双龙最后败走工会一样。

美国投行它不管这些,它的收购模式就是把企业剥离完了以后,把主业出售,至于管理、文化冲突、市场等,它们都不管。在这种情况下,中资企业与美国投行合作,买了以后根本不能消化这些东西,其后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收购价格。但日本的综合商社拓展海外市场,实际上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产业投行,它不是美国式的金融投行。产业投行的思维实际上是商人思维,有点类似浙江的温州人。他们是先去跟人打好交道,与当地政府打好交道,然后再带领一群企业杀过去,不仅各个企业之间的资源汇集、情报汇集,而且其背后还有主办银行的金融支持。像中资企业,往往就是一家,中铝、五矿等的海外收购都是这样。基本上都是依赖投行,没有协作单位,也没用关联企业的支持,更不能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做长远布局。

 

南方都市报:这种综合商社或者财团的海外收购,采用的这种“集团军作战”模式,实际上是把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以及金融资本三种资本力量集合在一起并肩作战,渗透到产业的整个链条中去,日本是如何形成这么一种模式的?

白益民:实际上,不仅仅是海外收购,日本企业与全球企业的竞争也是采用同样的模式。我喜欢把日本人和温州人对比着说。温州人做生意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抱团。无论是从资本上,还是从整个的战略布局上都抱团。而国企为什么不走浙商,走温州人的这个道路?就是因为它们手头有钱,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做事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日本人在二战后是没钱的,没钱的情况下它们用什么方式扩张,用什么方式与其他国家竞争呢?它们首先是综合商社先出去,先完成情报工作,先了解当地的资源,产业情况,先建立办事处,先从做贸易开始,然后金融资本利用商社的情报力量获取投资信息,接下来再把产业资本引入,在当地企业入股,办合资或独资公司等。日本的这种财团体制实际上脱胎于二战前的日本财阀体制,在这个体制内部,它有主办银行,有做贸易的综合商社,有做实体产业的公司。但二战后,日本的财阀体制被美国人解散了,当时美国人认为财阀体制是战争的根源之一,将包括三井、三菱、安田等在内的几大家族财阀解体。像三井物产这类的综合商社,也被分割成170家小公司。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的这些企业又重新聚合,以旧财阀银行为中心联合原系统各大企业的经理陆续组成经理会,逐渐形成了三井、富士、第一劝银、三菱、住友等财团。原来的家族关系变成了相互持股的关系,实际上还是变相的家族主义,集中力量做事。

日本财团模式的运作机制

南方都市报:日本现在的综合商社模式,或者财团模式与战前的财阀体制有何不同?

白益民:二战前的财阀体制实际上是以家族为中心的,是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二战后的财团实际上是以交叉持股,是相互关联的球状结构了,这种网状的结构使它们能在全球不断滚动,不断壮大。实际上,像现在的三井财团是一个新型的家族企业,但它不再是依靠自然人的血缘关系界定家族成员,而是以企业法人之间的资本关系形成新型的命运共同体,依靠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在维系整个财团体制的稳定。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财团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稳定、从事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相互紧密依赖,有共同文化理念的人群的集合体。它围绕全套完整的产业链而构造,使整个产业协调统一发展。经过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它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社会企业,被日本人称为“国民企业”。



责任编辑:cprpw
[1] [2] [3]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