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邱海平:论中国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来源:博客 更新时间:2009/11/7 9:19:33   
>> 相关新闻链接
·Levi:充满危机的转型? ·亨尼西:就业战
·余以为:民营企业家应该接受质疑 ·席梁村:央企形象危机的下一步是生存危机
·叶檀:余秋雨是攫取国有资产还是投资? ·张家口市申报四项河北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
·承德 投资4000万元的省级农业开发项目落户唐三营 ·商务部对美部分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李扬:短时间内通胀不是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 ·各地行业企业结构调整扫描

一、关于要不要创立“中国经济学”的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我国经济学界已经提出了很多看法了,从研究对象,到核心范畴,从理论主线,到逻辑体系,都进行过研究,并且,也有一些学者尝试性地写出了专著。不过,总体来说,到目前为止还远没有解决,不仅如此,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都没有能够形成共识。中国的经济学界,现在几乎处在一个春秋战国时代,处在一种诸子百家的状态。

首先,在要不要创立中国自己的经济学,也就是“中国经济学”或者“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这一问题上,是存在不同看法的。有许多人,特别是信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人,根本就反对这样的提法和观点。他们认为,经济学就是经济学,没有什么美国的经济学和英国的经济学,当然也就不应该有什么中国的经济学。这些人的进一步的主张是,经济学也就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非常成熟了,中国人根本不必要,也不可能另起炉灶,去建立一套什么中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界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在中国应用西方主流经济学,凡是现实不符合这套理论的地方,就要去改革,让现实符合这个理论,只要这样做了,中国也就必然会像美国、欧洲国家一样,成为世界上发达的、先进的国家。再进一步的观点就是,中国的改革,最终就是走上一条美国式的发展道路,在经济上,全面私有化,在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离多党轮流执政。

显然,假如这种观点是成立的,那么,再来讨论建立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显然就是多此一举了。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即使有这样一个假设,也并不能得出中国不需要创设中国经济学的结论。为什么?因为我们假设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完美的,一是仅指其形式上可能是完美的,二是指其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可能是完美的。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即使就这两点而论,我们的这个假设纯粹只是一个假设。西方主流经济学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实际运用上,并不是完美的,其矛盾与缺陷是很多很多的。

如果我们进一步考虑到,中国31年来的改革开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所解释不了的,那么,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于中国来说,就更不可能是完美的了,更不可能只是一个运用的问题了。我们说西方主流经济学解释不了中国31年来的改革开放,主要依据就在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既没有全盘私有化,也没有实行政治上的西方民主化,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这31年里全世界最好的(连张五常也承认这一点,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制度也是全世界最好的)。关于如何评价中国这31年来的经济发展是另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里我们不必展开讨论,我们只要承认一个事实就行了,这个事实就是,这31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全世界最好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没有问题,我们当然知道,中国经济的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例如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就比较严重。但是,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必须看到事情的主要方面。不然,我们的讨论就无从展开了。

简单地说,中国31年来的经济发展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是存在矛盾的。

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完全不符合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某些理论,其中,特别是关于市场的理论,应当实事求是地说,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有一定贡献的。相比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这方面的观点来说,西方主流经济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反市场的,很久以来,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充当了经济改革的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虽然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有像孙冶方、卓烱这样的主张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经济学家,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这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中不是主流观点。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才异口同声地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然后将研究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上来了。这就是说,我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水平,从总体上来说,相对于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改革开放而言是滞后的。

但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有一点是非常可贵的,一旦认识到问题之后,就会去深刻地反省,就会去谋求突破与发展。创立中国经济学或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这一提法,正是首先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们提出来的。现在,不管关于这一问题有多少不同的看法,有一点,几乎已经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共识,那就是:中国经济学家必须大力进行理论创新,通过创设既符合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发展规律和需要的中国经济学,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这个共识里面,还包含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看法,这个看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本身需要发展,再也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经典的或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可以说,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且仍然在探索之中。现在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阵营里,恐怕已经很少有人不承认马克思经济学本身需要发展与创新了。这就是巨大的思想进步,非常值得肯定。

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创设中国经济学,虽然这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创新马克思经济学”是“创设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准备和前提。而创设中国经济学,才是中国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目标。

归纳以上的看法,无论是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角度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看,创设中国经济学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这两大理论本身虽然都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某些理论解释的要素,但是,它们都无法全面解释中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

当我们能够确立这样一个看法的时候,那么,无论是迷信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人,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是否可以不再那么固执与偏见,是否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国经济学的创设之中,惟其如此,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才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惟其如此,我们才有条件与前提去考虑拿什么经济学诺奖的问题。不然,如果我们永远只是西方经济学,包括马克思经济学的小学生,就像现在一样,那么,去奢谈什么获得诺奖的话题就完全是一个笑话了。(今年经济学诺奖颁布之后,有人说中国经济学仍然处在小学生的水平。现在不仅外行看不起经济学家,而且经济学家自己也看不起经济学家,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责任编辑:cprpw
[1] [2] [3]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