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骆驼公司:与VC倡导理念截然相反的成功方式
来源:创业家 更新时间:2009/11/5 15:35:40   
>> 相关新闻链接
·动向董事长:如何复制日本公司的岗位流程? ·联邦快递并购远谋
·银行取消房贷7折优惠已无悬念 ·顾虎:超级黑天鹅将降临全球黄金市场
·郭田勇:美国中小银行大面积倒闭是一面镜子 ·高永峰:迪士尼落户上海何以要占地6000多亩
·唐尼陈:上海迪士尼更有看头 ·杨小刚:刺激政策不可持续且制造分配不公
·刘煜辉:最好别阻止经济正常减速 ·邓聿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只是看上去很美

这一年老黄已经36岁。你认为他这样的人血管里还有彪悍、张扬、虚浮的基因吗?半点都找不到。那时真要有VC拍给他几万美元,让他三年赶超如家,五年后美国上市,老黄有那个胆量要吗?绝对没有。

就算有,VC也看不上他。回忆一下,那个年代的VC眼里,只有李彦宏、张朝阳这样的金贵海归以及陈天桥、丁磊这样的名校名士,或者孙坚(如家CEO)、卫哲(阿里巴巴副总裁)这样的外企高管。黄德满是谁?有大专文凭吗?会说ABC不?不光是VC,老黄连银行和政府也靠不上。一个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在那时只能靠自己。谁都靠不上,老黄只有靠这36年历练出来的真秉性,也就八个字:精打细算,诚信耐劳。

老黄就是只没人疼没人爱的笨骆驼。老黄如是,靠卖编织袋起家的佛山农民李兴浩如是,在国营研究所里研究草药药效的小青年万玉华也如是。

上面这三位是一种情况,还有另一种情况,本质相同,但表现不同。

网盛创始人孙德良好歹是个大学生,并且眼光敏锐,早在1997年就做了互联网,当年盈利,2000年就有N家VC找上门来。可是瘦小羞怯的孙德良一直没有要。不外乎两个原因。

首先是行业。网盛所处的是垂直的B2B行业,这产生两个结果:

第一,做2B业务的好处是一开始就可以取得收入,只要你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企业掏钱不难。只要有一家企业签单子,一个十几人的小公司大半年的工资就有了。而大多数互联网业务都是面对消费者(2C),消费者即使肯掏钱也是小钱,要养活自己必须有大的规模,而要有大规模前期得有“烧钱”的阶段。所以,孙德良避开了VC掐住命脉的B2C业务。

第二,网盛的2B业务只瞄准化工行业,而且只瞄准这个行业的销售以及高管人群。再有,这个行业大多数企业都在浙江周边。所以网盛不需要大量的营销费用去漫天盖地打广告。又一次,孙德良避开了需要VC支持快速规模化的业务。

其次是性格。孙德良相对于同样做B2B的大佬马云,性格差异太大,一个在天上,是“飞在云中的悍马”;一个在地下,是“在沙漠苦寻绿洲的骆驼”。

马云做阿里巴巴,“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孙德良做网盛,刚开始就知道糊口保命。马云要投资,单枪匹马去会亚洲首富孙正义,占了便宜还卖乖。孙德良躲投资,送上门来都不敢要,太有自知之明:花钱比挣钱难,我那时没有花大钱的能力。

孙德良没撒谎,当时如果拿了VC可能网盛就死了。2000年正是泡沫,不少B2B企业拿了钱,一无反顾走高调营销的路线,但不挣钱,没有造血功能。

孙德良笑着总结历史:“VC的激进害了自己,我们的保守救了自己。”2000年泡沫,VC砸钱帮助网盛教育了市场;2001年泡沫破灭,VC退走害死一帮企业,又帮网盛消灭了对手。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

所以孙德良反复强调一句话:激情澎湃走楼梯。走楼梯很慢,但脚踏实地。乘电梯很快,但脚不着地。走楼梯到10层摔了跤,最多跌到第9层,损失不大,再接着走。乘电梯到10层停了电,一下就到1层,还可能是负1层,前功尽弃。走楼梯很慢,所以需要真正的激情,真正的激情才能持续。骆驼心中有一团火。

乘电梯很快,常常是三分钟的热情,就赌这一回,不行就撤。悍马需要精心伺候,青春期比较短暂;骆驼就是自己走路,能走多快走多快,很少承受外界的压力。悍马喜欢刺激,竞争的压力很大,易被环境影响。

孙德良是只真骆驼,VC再疯狂马云再凶猛,他两耳不闻窗外事,自给自足走楼梯。

骆驼撒腿跑,不输千里马

一旦骆驼成为细分市场领导者,有足够的人才积累和管理沉淀,就会无一例外地“快”起来。这时它们要比那些起跑阶段拿钱的悍马更彪悍,更凶猛

汉能投资董事总经理赵小兵说:“就没有不差钱的企业。”言下之意,不是骆驼企业不需要钱,而是没有花好钱的体质。一头是拿钱办坏事,另一头是不拿钱做小事,当然是选后者,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个道理,骆驼自己也认。

海底捞的老板亲口说:不是我不想拿VC,而是拿了VC要新开店,我找不到那么多合格的经理。华兴投资的包凡说得更绝对:眼下的餐饮连锁拿VC都属于瞎掰,因为毛利高不缺钱,人才和管理才是瓶颈。孙德良的意思也差不多:早年不拿钱是没有花好钱的能力。

那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你花钱的能力够了,怎么办?

骆驼公司的前期发展都偏慢,但慢不是目的,做强体质才是目的。而一旦成为细分市场领导者,有足够人才积累和管理沉淀,它们就会无一例外的“快”起来,而“快”起来的标志,就是引入PE或者上市,这是为下一阶段冲刺准备粮草。一到这个时候,这些“冲刺阶段拿钱的骆驼”要比那些“起跑阶段拿钱的悍马”更彪悍,更凶猛,这就叫“后发制人”。

为什么?

第一,它们股权仍然非常集中,基本全部握在一到两个核心创始人手里。这样,他们稀释股份融资的空间就会大很多。相比一开始就融资的企业,因为企业小没有话语权,所以让渡的股份比例大。经过两三轮融资后,创始人已经沦为“董事会里的少数派”,甚至“打工者”,他们已经不能掌控公司的发展,比如张朝阳就受过这种罪,更甚至被投资者绑架。例子随便说几个:蒙牛的牛根生,新浪的王志东,8848的王峻涛。

那么来听听这帮老谋深算的“笨骆驼”是怎么说的。

黄德满:软银进来后我还有77%的股份,2012年上市后再稀释一点,但我的股份一定在51%以上。蒙牛那样的事绝不会发生。

李兴浩:上市了我还有68%的股权,就算过几年再融一回大钱,稀释15%,我还有53%。就算还不够,再过几年再融一回更大的钱,再稀释15%,我还有38%。我还是能够掌控。对不对?

冯军:我现在是100%的股份,从今年开始,我要每年分10%,共是分5年,把50%的股份分给同事们。要是这个事情5年前10年前就干了,现在还拿什么分。

第二,越到后来融资,相同比例的股份就越能激活更大的资源。因为这个时候企业底气足,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并且有了大规模的收入和利润,融资规模肯定大很多。再听听“骆驼”的打算。

冯军:以前集团的股份我都拿着,不分。但为什么要选择2009年才开始分这个股份?谁都懂股权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工资、奖金、分红那些都是小意思。现在是日军正在崩溃的时候,我们共产党要分股份就应该在革命正要胜利的时候,就是“包产到户”。这个时候分出去的股份,正好赶上中国人崛起的时候。

第三,等到人才和管理积淀都成熟的时候再融资扩张,风险当然少很多,就不会遭遇PPG的下场,而是顺顺当当,扶摇直上。这一点细节居多,不便多说,摆几个事实就行。网盛上市前只做化工一个行业,一上市了就开始做服装、医药等等行业。孙德良说,要复制100个网盛出来。为什么想复制?觉得轻车熟路。

    维也纳拿钱之前有16间酒店,平均每年开2家新店。但拿钱后每年要开30-60家新店。目前来看,维也纳每家店的开房率维持在93%以上,而行业平均水平是60%,如家是80%。如何能做到?因为黄德满的名片上的职位是“第一服务员兼导师”,还把手机号放在上面,生怕你有麻烦不找他投诉。

冯军在清华大学读的专业不是IT,而是土木工程,所以他明白一个道理:楼要建得高,取决于地基。一开始就往上走的楼后来都会倒,而一开始就往下挖的楼一定会后来居上,成百年基业。而且,挖得越深,看起来越慢,后劲才越猛。

这就是关于骆驼公司的最本质的那个道理。在制造这个概念之初,我们本以为骆驼公司才是一个商业社会金字塔的主流和塔基,到头来才明白:原来骆驼公司也必定是商业金字塔的塔尖。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