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刚 (青年学者)
政府调控与市场自由孰优孰劣?其边界在哪里?什么时候该政府干预?什么时候该市场自动调节?……这些问题,自从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那天起,就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遭遇挫折,经济危机险象环生的时候,这种争论显得更为激烈。
经历两年金融风暴洗礼的全球经济,在乍暖还寒之时,就面临这样一个选择和争论:经济回暖是市场本身的力量还是政府的刺激作用?政府的干预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是该继续刺激还是该早日退出?争论还在继续。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和新闻报道:
11月3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再提25个基点至3.5%,这是澳洲一个月内第二次升息,并表示将逐渐撤出刺激措施。
11月1日,日本央行一致投票决定将利率维持在0.1%不变,同时,央行还宣布将于今年12月份停止资产购买方案,迈出了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策略的第一步。
10月末,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美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增长3.5%,增幅超出市场预期,被认为美国经济呈现复苏迹象。
中国经济更是先行一步,起色较早,三季度8.9%的GDP增速,被称为再次确认了中国经济持续反弹态势,全年“保八”目标无忧。
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正在回暖。一些国家正在选择政府退出救市通道。于是,关于中国下一步还要不要继续经济刺激计划,救市措施要不要退出,就成为经济学界争议的焦点。支持刺激计划退出者认为,既然全球经济复苏在即,其他国家都在纷纷谋求退出机制,中国也应未雨绸缪,早做打算。而且,刺激政策本身,就有扭曲市场自身规律之嫌,对经济持续增长不一定有好处,所以晚退不如早退。
反对刺激计划退出者认为,目前经济回暖只是暂时现象,基础还不牢靠,国外需求市场还不稳定,现在退出刺激计划,将可能前功尽弃。由于世界经济复苏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我国经济增长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结构问题,所以还需要政府的刺激计划增强信心,夯实基础。
官方的态度,似乎是模棱两可,见机行事。先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0月23日出席东盟会议时重申,中国不会退出当前经济刺激政策。但紧接着,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称,于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把“调结构、防通胀”作为重点。因为有学者认为,以大量货币投放为基础的刺激计划,埋下了恶性通胀的种子,如果“防通胀”已纳入决策层的视野,其实就意味着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发生调整和矫正,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将转向或适可而止的可能性将增大。
至于决策者最终将采取何种措施,或者取其中道而行之,我们还不得而知。但需要明确的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不能被经济学理论和派别束缚,而应根据现有状况做出分析,权衡利弊。经济刺激计划是否应该退出,取决于这一政策是否可持续,以及衡量它能带来多大好处和负面影响。
首先要问的是,刺激经济的钱从何而来,可持续吗?就目前的刺激政策而言,是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同时银行配以宽松的信贷政策,资金投向大多是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工程、大项目。说到底,所谓的刺激就是增加货币供应。货币多了,物价肯定要涨,资产价格肯定要上升,通胀风险肯定要来临。更为危险的是,一旦老百姓意识到通胀预期,很可能会到银行把储蓄取出来购买食物和资产,以应对通胀,这样不仅加速资产价格上升,还可能发生银行挤兑,而银行有可能为了配合刺激计划,已经把钱投向其他项目了。类似恶性循环,我们并不是没经历过。
伴随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刺激计划,其实是对老百姓口袋钱款的一次稀释,同时也是一次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那些有钱的人,会通过购置房产来抵御通胀,随着房产的升值,他们的资产也升值了。而那些没钱买房子的老百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资产上升,自己口袋缩水。社会的贫富差距就在“保GDP增长”中进一步扩大。
其次,这种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令人忧虑的失衡增长。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贡献率达95%,即7.7%的经济增长中7.3%是由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而国内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今年三季度降到了35%这个最低限以下,这是一种非常畸形的增长方式,这种严重失衡的增长或许在政府主导下,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但持续的时间越长,以后再平衡的历程就越痛苦,早晚有一天,我们将为此承担后果。
再次,刺激计划对民营经济的挤出和侵占效应也非常明显。在这轮银行天量信贷的释放过程中,本来就处于弱势和资金紧缺的民营企业,能拿到多少资金呢?我们看到的是国企凶猛的进取姿态。先是有亏损的钢铁国企吞并盈利的民营钢企;接着是国企不惜资本到处拿地,制造一个个“地王”神话;还有各个地方纷纷进京争夺央企和迎接央企,希望有钱的央企能重组地方的企业,能给地方带来项目和财运……
如此单向的“国进民退”浪潮席卷而来,对国家来说是福是祸呢?现在或许还是个未知数,但前史并不遥远,那些政府主导的政绩工程,因为投资效率低下,需要大量后续配套资金,一旦跟不上,大量半拉子烂尾工程,现在还存在不少,最终谁来为此埋单?
自现代政府诞生以来,若要对其作用进行简化,其实只有两点,一是如何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如何更公正地分配经济成果。这两项任务,决定一个政府能否稳定、持续执政。而目前经济刺激计划面临的情况是,不仅缺乏可持续性,还在利益分配上拉大贫富差距,人为制造不公。作为一个有前瞻性和负责任的好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应果断决策,应时而变,早日退出,以谋求其他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