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幅微调?
货币政策在年底可能会以比较微妙的方式进行收缩,公开收缩不太可能,但是央行会以窗口指导的方式,对银行信贷规模进行控制
NBD:同为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和印度目前无论是在实体经济的复苏,还是资本市场的反弹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高达8.9%,几乎预示着全年完成保8的任务已是板上钉钉,而且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发出“管理通胀预期”的声音,在几位专家看来,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刺激政策是否会持续?如果应该调整,比较合适的时机会是什么时候?
李稻葵:货币政策在今年年底可能会以比较微妙的方式进行收缩。2009年GDP保8已经无疑,保增长的压力得到缓解,货币政策也算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同时,要为明年货币投放的同比增速留下空间,而今年9月份的新增贷款仍然超过市场预期,继续这样膨胀下去的话,明年的信贷增速恐怕会有很大压力。
所谓比较微妙,是指公开的收缩不太可能,但是央行会以窗口指导的方式,对银行业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对于明年的货币政策将会有多大力度调整的问题,在我看来,4~5月份是一个关键的观察期。届时的经济数据,包括CPI上涨的程度,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将非常重要。
货币政策一般是盯住CPI而动的,通胀风险如果日趋变大,货币收紧的可能性也就变大。但是,明年要保持经济持续复苏,保住增长速度,还是中国的重要目标。
今年中国的投资主要靠财政刺激政策,以及大量的银行贷款来拉动。起初的计划是四两拨千斤,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随着财政政策的“药力”逐渐弱化,民间投资在明年中期是否将会跟进,将对货币政策的进退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民间投资没有被拉动,没有接下政府投资的这个“接力棒”,那就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对投资进行更进一步的刺激。
郭田勇:在适度宽松的大基调下,不少货币政策在今年年底到期,我认为说“收紧”,可能过猛了。但根据现在经济复苏和资本市场的形势来看,调整是会有的,只是我认为合适的形容应该是“小幅微调”。总的宗旨肯定是会在总量上收回一定的市场流动性,降低货币供应的力度。
李迅雷:我认为今年年底的压缩是显然的,我估计第四季度新增信贷的总规模保持在7000亿左右,10月份的新增信贷量不会超过3000亿。
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表态,可以视为在警告银行,信贷继续这样堆积,可能面临调控。当然,我相信高层还会继续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基调。
至于明年,货币政策出现明显的收缩态势,我认为也是不太可能的。今年的放贷已达天量,考虑到中长期项目所需的持续贷款投资,我估计明年的信贷总规模会控制在7.6万亿左右。这已经比今年压缩不少了。
中国的政策向来有“一收就紧”的特点。今年投资对中国GDP的拉动,测算为7.5%,也就是要保8的话,绝大部分的贡献来自于投资。明年投资的拉动比例我测算可能仅维持在5%左右,但政府给GDP定下的目标不会比8低,所以,紧上加紧的措施不太可能出台。
责任编辑:cprpw